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7 题号:45934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智耀,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
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文忠。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B.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C.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D.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2.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B.徭役,指古代统治者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礼记》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
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
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庙号是皇帝于祖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汉武帝是庙号而非谥号。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智耀家族世代为西夏服务,为西夏望族,本人也考中了西夏的进士。西夏灭亡后,他隐居于贺兰山。后来,元太宗召见了他,并对他很赏识,打算任用他他却很干脆地拒绝了。
B.皇子阔端非常赏识高智耀,想要上奏朝廷给予官职,高智耀却拒绝了。等到阔端登上皇位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理解并重视儒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宽待儒生,免除了儒生的徭役。
C.元世祖很早就了解高智耀的才华,即位后召见了他,专门铸了一枚印让其有权力来免除儒生徭役;后来高智耀被世祖命为翰林学士,到各个郡县去巡视,最终使得好几千名儒生脱离了奴仆的身份。
D.西北其他的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世祖就让高智耀出使西北来解答他们的疑问,不想高智耀行至上京时竟然病逝了。世祖非常伤心,对他追赠官职和封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
(2)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调西京推官。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熙宁五年,卒,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B.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C.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D.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京,宋初沿袭五代旧制,以开封府为东京,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
B.陛,原指宫殿的台阶,后作为对皇帝和太子的尊称;“陛辞”指臣子向皇帝告别。
C.四夷,古代指居于我国四周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内侍,宋朝设立内内侍省和内侍省,其职责是在宫中、殿中侍奉,以太监充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名扬天下。他从小就聪敏过人,读书有过目成诵的本事,中举后与梅尧臣交游,吟诗作歌,相互唱和,凭借文章扬名天下。
B.欧阳修性格刚直,著文申辩。他与尹洙等人因为替范仲淹伸冤而被放逐,被世人视为同党,于是写了《朋党论》,阐明自己在朝中并没有同党。
C.欧阳修备受器重,谨守职分。他论事恳直得罪了不少人,却得到皇帝的嘉奖;调离谏职时皇帝让他畅所欲言,他却表示不当谏官就不能越职言事。
D.欧阳修遭人忌恨,屡受陷害。他敢于直言遭到奸邪之徒的嫉恨,这些人就利用他外甥女的案件罗织罪状、甚至伪造他的奏章来诬告和陷害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2)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5.范仲淹任职陕西时聘请欧阳修担任掌书记,欧阳修为什么要拒绝?请简要说明。
2021-04-23更新 | 2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累迁大理丞。承安二年,持国卒,去官。四年,尚书省起复为著作郎。上曰:“鼎故家子,才如何?”宰臣奏曰:“为人甚干济。”上曰:“著作职闲,缘今无他阙,姑授之。”未几,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泰和六年,鼎言急递铺传送文檄之制,上从之,时以便。

贞祐二年正月,鼎以在京贫民阙食者众,宜立法振救,乃奏曰:“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遂定权宜鬻恩例格,如进官升职、丁忧人许应举求仕之类,入粟草各有,全活甚众。

四年正月,大兵略霍、吉、隰三州,鼎遣兵屡之,且上言:“窃谓凡被俘未归者,更宜多方招诱,已归者所居从便,优加存恤,无致失所。”制可。二月,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时鼎方抗表求退,上不许,进拜焉,且遣近侍谕曰:“卿父子皆朕所知,向卿执政时,因有人言,遂以河东事相委,果能勉力以保无虞。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今特授卿是任。”

宣宗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起复,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尚书省卫州。鼎以衰病,上谕曰: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鼎乃力疾赴镇,来归者益众。鼎病不能自持,复由前请,优诏不许。三年,复上章请老,且朝贤练军政者自代。是年七月,。鼎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南渡以来,书生镇方面者,惟鼎一人而已。

(节选自《金史·胥鼎传》,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鼎遣兵屡                                           相如因持壁
B.入粟草各有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鼎以衰病                                               楼下殿,辇来于秦
D.且朝贤练军政者自代                            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才如何                                             所与,不知
B.缘今无他阙,姑授                           未发,太子迟之
C.进拜焉                                             项王即日留沛公饮
D.行尚书省卫州                                   从径道亡,归璧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B.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C.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D.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郎,官名,属中书省,有编修国史之责。从文中看,这是个闲职,职位并不重要。
B.工部,为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全国的屯田、水利、交通等各事项。
C.丁忧,原指遭逢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用来指官员居丧。这里“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用于皇帝、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胥鼎做官颇有才能。他上奏章论说急递铺传送文檄的制度,这一制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B.胥鼎关心百姓疾苦。他建议朝廷立法赈济京城缺乏粮食的贫民,法令制定后,救活了很多人。
C.胥鼎为官深得人心。他处理政事镇定从容,周围的人无论贤能与否,他都能做到让他们满意。
D.胥鼎深受皇帝倚重。他向皇帝提出退职,皇帝下诏书褒奖挽留,直到他举荐别人代替自己才被准许退职。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
(2)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
2020-03-19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调动。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2019-10-11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