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8 题号:46277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皮日休: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②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功德,似乎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2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纲,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毂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一、二两句除点明夜饮地点、回寓所时间,还通过“醒复醉”和“仿佛”把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B.“倚杖听江声”句,融情于景,写词人夜饮归来,无法入眠,只好置身宁静、旷阔大自然静听江涛之声的无奈之情。
C.上片以声衬静,通过家童鼻息声和汹涌江涛声,衬出夜静人寂的意境,烘托内心孤寂,为下片的人生反思作铺垫。
D.下片前两句直抒胸臆,感叹自己无法掌握命运,表达词人欲求解脱而不能的人生困惑和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E.下片后三句写词人在夜阑风静之时,乘一叶小舟在江面上飘逝,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有人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定风波》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其情感的异同点。
2017-08-27更新 | 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浣溪沙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注:王安石二度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这首诗创作于这一时期。百亩概数,形容庭园极大。
1.这里的“浣溪沙”是_______
2.下列对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作者的庭院因无心打扫和少人走动而长满青苔。
B.次句写门前小道寂静无声,蜿蜒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着。
C.“小院”句的“寂寂”既写环境寂静,有些内心的寂寞。
D.纵观全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乐观旷达的情感。
3.请对作品的结尾一句进行赏析。
2019-10-05更新 | 5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 平 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本词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2.有人认为本词“结语暗寓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但从全词看,这种说法显然跟主题不合。试解说一下不合的原因。
2016-11-24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