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4 引用次数:32 题号:464116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往往有 得:心得,收获
B.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C.火尚足以也 明:明亮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帮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褒之庐冢也。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B.①余力尚足以入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C.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②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D.①有穴窈,入之甚寒

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距院东五里
B.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可再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使用的纪年法是( )
A.干支纪年法
B.年号纪年法
C.生肖纪年法
D.公元纪年法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破荆州(当)                                        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B.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尊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轻易得到。骤,突然)
D.酒临江(酿酒)                                          一世之雄也(固然)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西望夏口,望武昌
A.幽壑之潜蛟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C.鱼虾而友麋鹿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4.下列句子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何陋之有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句读之不知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6.翻译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018-11-04更新 | 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图1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端士鄙之。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图既负才慢世,谓已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

②臣谨按:图,河中虞乡人。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此岂躁于进取者耶?旧史不详,一至于是。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③臣又按: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宋王禹偁《五代史阙文》)

【注】(1)图,即司空图,晚唐诗人、诗论家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颇自矜 (       )               (2)凝入制诰(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图愤愤(       )
A.认错       B.告诉        C.辞官        D.衰败
(2)中官用事 (       )
A.办事       B.有事        C.起兵        D.执政
3.第③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4.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
5.下列所述司空图的特点与第①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A.志大才疏,自命不凡
B.特才傲物,心性不佳
C.趋利避害,声名狼藉
D.冷漠自私,薄情寡恩
6.本文第②③两段是如何批驳第①段史书关于司空图的记载的?请对此加以评析。
2023-12-28更新 | 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鼻矶,写下了两篇赋。
B.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晦,指的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
C.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
D.玄裳缟衣:我国古时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上衣,省称“衣”,以遮蔽身体。“裳”,亦作“常”,是专用于遮蔽身体下半部分的服装,男女尊卑均可穿着。
3.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4.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相缭,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023-02-16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