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172 题号:46464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祭十二郎文(节选)

韩 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B.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C.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D.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孤,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独,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殁在殡葬中的区别: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禄,士死称不卒,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3.阅读全文,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
B.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虽没有铺排,但隐露出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C.由于作者情绪的激动以及生活经历的坎坷,所要书写的内容很多,所以文章往复重叠、散漫错综。
D.全文构思巧妙。文章结尾叙写“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身世之悲再次衬托了内心的悲痛心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2)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于器邪?用与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李翊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蕲:通“祈”,求。
B.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俨:庄重。
C.待用于人者,其于器邪?   肖:仿效。
D.用与属诸人                       舍:不用。
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行之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B.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C.水大而物之浮大小毕浮                      假舟楫,非能水也
D.其观人也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⑵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⑶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4.对于著书立说(立言)韩愈提出了哪些观点?请加以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
2017-11-09更新 | 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及含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A.古之学者必有B.惑而不从,其为惑也,终不解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D.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嗟乎!师道不传也久矣!   主谓之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词,很多人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形容词意动,以------为耻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一定
3.翻译句子。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017-08-26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陈给事

韩 愈


愈再拜:

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


注释:①给事:官名。②伺候:等候,此处有依附的意思。③贤者:此处指陈给事。④邈:远,此处形容脸上表情冷漠。⑤若不察其愚:好像没有察见我的愚衷。⑥诛:责备。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奔走:奔跑。
B.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进谒:前去拜访。
C.乎其言,若闵其穷也。                    属:连续不断。
D.急于自解而,不能俟更写。             谢:道歉、谢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也多用于书籍信函中。
B.东京:这里指洛阳,而宋朝时的东京指汴梁(开封)。
C.再拜:拜了两拜,表示恭敬。古代的一种礼节。旧时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D.门墙:孔子弟子子贡把孔子高深的学问比做高高的宫墙,能得其门而入的人很少。后指老师,韩愈在这里用来恭维尊贵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陈给事地位越来越尊贵,跟贫贱的人就会逐渐疏远间隔;而自己品德修养方面没有加强,同时自己所写文章越来越差。这是陈给事的门庭之中没有了他的足迹的原因之一。
B.韩愈在写信前一年春天曾拜访过陈给事一次,在回东京去接妻子儿女回来后又曾拜访过陈给事一次。写这封信的同时又献上自己新近所作的诗文一卷。
C.文章的通篇围绕着一个“见”字,历述了与陈给事的见面情况:上半篇从见说到不见,下半篇从不见说到要见。
D.信中多处自贬自责,表现了韩愈诚惶诚恐的心态;同时在字里行间,又微微透露出其不甘低眉伏首的慷慨情态。
4.把文中画横线或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
2018-05-01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