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简明、连贯 > 衔接与排序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1 题号:486394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________。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人们在反思中完善,社会在反思中前行,国家在反思中文明。
①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
②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
③为的是净化自我,利己达人;今人同样应有“去哪儿了”的反思,从而让灵魂纯净,让文明归位,让社会和谐
④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
⑤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
⑥古人提醒“吾日三省吾身”
A.④⑤①②⑥③
B.④②⑤①⑥③
C.④⑥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⑥③
【知识点】 衔接与排序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将下列语句填在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冰心先生的母亲就是一位性格刚强的女子。       
①丈夫在海军中当差,正好遭遇中日甲午海战
②她出身望族,是大家闺秀,嫁到谢家之后夫妇感情很好
③中国近代海军中福建人很多,也牺牲了许多
④她恐怕“白榜”早晚也会贴到自己家门口
⑤便悄悄在怀里揣上一块大烟,随时准备服毒跟随丈夫而去
⑥一时福建街上隔三差五地出现了不少“白榜”,那是类似阵亡通知书的东西
A.①③⑥②④⑤B.③①⑥②④⑤
C.②①③⑥④⑤D.②①⑥③④⑤
2016-11-18更新 | 30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咏叹,也有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共鸣。什么是团圆?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许是一桌丰盛的宴席,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或许是一种山遥水远的牵挂然而无村如何,每一种团圆的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对游子而言,(       )。一次次别离时的叮嘱,让我们勇于追求远方;一声声团聚时的欢笑,让我们无比珍惜眼前。来去之间,是聚与散,也是舍与得。

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斜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悠扬的琴声,送来一片情思,让我们更加确认了“家”的意义,更加懂得“团圆”的价值。当团聚超越一人一事的悲欢,当古老的文化记忆化作现实的身份认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跨越时空的这些价值标准、思想理念,或许能赓续绵延。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家”的引号用法一致的是(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C.来到武侯祠,这种“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庄严感让我心生敬畏。
D.红军们走过“天下最难的路”。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也是一种心随远方的精神寄托
B.这是一种心随远方的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
C.也是一种心随远方的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
D.这是一种心随远方的文化约定,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精神寄托
3.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22-02-06更新 | 9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朱自清的散文,                                      
①以及由于执着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
②他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
③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
④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
⑤都使人感到是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
⑥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
A.⑤⑥③①②④B.④⑥②⑤③①
C.③①⑤②④⑥D.③①②⑤⑥④
2016-11-18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