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72 题号:496944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

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

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古人要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世王朝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C.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龄石字伯儿,沛郡沛人也。少好武,不事崖检。舅淮南蒋氏才劣,龄石使舅卧于听事,剪纸方寸帖著舅枕,以刀子悬掷之,相去八九尺,百掷百中。舅畏龄石,终不敢动。

武帝克京城以为建武参军从至江乘将战龄石言世受桓氏恩不容以兵刃相向乞在军后。帝义而许之。以为镇军参军,迁武康令。县人姚系祖专为劫,郡县畏不能讨。龄石至县,伪与厚,召为参军。系祖恃强,乃出应召。龄石斩之,掩其家,悉杀其兄弟,由是一部得清。后中兵。龄石有武干,又练吏职,帝甚亲委之。平卢循有功,为西阳太守。

义熙九年,徙益州刺史,为元帅伐蜀。初,帝与龄石密谋进取,曰:"刘敬宣往年出黄武,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往,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必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谯纵果备内水,使其大将谯道福戍涪城,遣其秦州刺史侯晖、仆射谯诜等屯彭摸,夹水为城。十年六月,龄石至彭摸。七月,龄石率刘钟、蒯恩等于北城斩侯晖、谯诜。朱枚至广汉,复破谯道福别军。谯纵奔涪城,巴西人王志斩送之,并获道福,斩于军门。以平蜀功,封丰城侯。

十四年,桂阳公义真被征,以龄石持节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敕龄石若关右必不可守,可与又真俱归,龄石至长安,义真乃发,败于青泥,龄石亦举城奔走。龙骧将军王敬先戍曹公垒,龄石自潼关率余众就敬先,虏断其水道,众渴不能战,城陷。虏执龄石及敬先还长安,见杀,时年四十。传国至孙,齐受禅,国除。

(选自《南史·列传第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克京城/以为建武/参军从至江乘/将战龄石/言世受桓氏恩/不容以兵刃相向/乞在军后/
B.武帝克京城/以为建武参军/从至江乘/将战/龄石言世受桓氏恩/不容以兵刃相向/乞在军后/
C.武帝克京城/以为建武/参军从至江乘/将战/龄石言世受桓氏恩/不容以兵刃相向/乞在军后/
D.武帝克京城/以为建武参军/从至江乘/将战龄石/言世受桓氏恩/不容以兵刃相向/乞在军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领,兼任官职,一般是以较高职务兼任较低职务。表示“兼任”的还有“假”“除”“权”等。
B.元帅,指主帅,统帅全军的首领,后成为官称。今天的“元帅”是军衔的一,高于将官。
C.持节,古代使者出使时手持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持符节以为凭证。
D.受禅,也称“受嬗”,指王朝换代时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这一制度源于尧舜时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龄石自幼尚武,能力不凡。他少时即能从八九尺外飞刀掷中方寸大小的纸片,且百发百中。
B.朱龄石有勇有谋,文武兼长。他用计除掉了长期作恶乡里的恶霸,而且对文吏职事也很熟练。
C.朱龄石筹划有方,战功赫赫。在平蜀之战中,他出敌不意,先后战胜了谯诜、谯道福和谯纵。
D.朱龄石结局悲壮,令人叹惋。由于刘义真的部队失利,朱龄石撤往曹公垒,结果兵败被俘遇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龄石斩之,掩其家,悉杀其兄弟,由是一部得清。
(2) 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
2018-02-02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沈约五言诗,为约称赏。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深为昭明太子赏接。秘书监任昉出为新安郡,别举诗云:“讵念耋嗟人,方深老夫托。”其属意如此。尝侍宴华林园,高祖访举于览,览对曰:“识艺过臣甚远,惟饮酒不及于臣。”高祖大悦。

天监十四年,出为豫章内史,为政和理,甚得民心。普通四年,入为左民尚书。其年迁掌吏部,寻以公事免。六年,领步兵校尉。俄徙为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清静,百姓化其德,境内肃然。罢郡还,吏民诣阙请立碑,诏许之。

举少博涉多通,尤长玄理及释氏义。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其盛如此。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广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尘,chén)尾荐之,以况重席焉。

大同三年,以疾陈解,徙为右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其年,出为吴郡太守。先是,何敬容居郡有美绩,世称为何吴郡。及举为政,声迹略相比。六年迁太子詹事。举父沦,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九年,迁尚书仆射。举虽居端揆,未尝肯预时务,多因疾陈解。敕辄赐假,并手敕处方,加给上药。其恩遇如此。其年,以本官参掌选事。太清二年,迁尚书令,侍中、将军如故。是岁,侯景寇京师,举卒于围内。诏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如故。文集乱中并亡逸。

(选自《梁书·谢举传》,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耋嗟人 讵: 如果
B.属意如此 属意:劝说。
C.仍以所执(尘,chén)荐之 塵尾:尘尾,是一种于手柄前端附上兽毛(如马尾、麈尾)或丝状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扫除尘迹或驱赶蚊蝇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尘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术流派更视拂尘为一种武器。拂尘也是汉传佛教法器,象征扫去烦恼。
D.举虽居端揆端揆:宰相之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举自由好学,深受他人注意。谢举与秘书监任昉关系密切,任昉出任新安郡太守时写诗赠给谢举,可见,谢举被人留意就像这样。
B.谢举为政平和,管辖之地秩序良好。普通六年,谢举被仟命为吏部尚书,出任了晋陵太守的官职、因为他任职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受其德政感化,境内肃然。
C.谢举学问渊博,受到卢广等人赞常。谢举年轻时博览群书而懂得很多,尤其擅长道家义理和佛理,卢广叹服其超俗的辞理,赠他麈尾,赐予他高贵的座席。
D.谢举深受皇恩,在与侯景的对抗中去世。谢举因有病请求解职,皇帝赐给他假期和皇帝使用的药;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贼侯景对抗,在城围时上世。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
(2)举父沦,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
4.将下列《六国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018-01-10更新 | 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完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宗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选自《大唐新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蒲州驿                      次:经过,路过
B.法,告事不实               准:依据,按照
C.虽有反,此则不然        坐:入罪,定罪
D.往太原                      第:副词,只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张循宪御史出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请以己官让之                       相如持璧却立
C.虽有反坐,此不然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D.及其过也,圣贤不能为时       不敏,请尝试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在潦倒失意时仍胸怀大志,从平乡县尉免官归乡,虽住在四周土墙的屋子里但能怡然自得。
B.张循宪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武则天隔帘同张嘉贞谈话,张嘉贞坦言己见,武则天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第二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C.张嘉贞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反叛,经审查无罪状,唐玄守将判告发者的罪,张嘉贞则认为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担心掌握军队的人会生异心,而且会断绝言路。
D.张嘉贞向唐玄宗进言,举唐太守用马周的例子,说明应当及时任用人才,并希望趁自己少壮而得到皇帝任用。后唐玄宗用他为相。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2)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
2017-08-29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