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昌龄(690-75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5025097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1.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知识点】 王昌龄(690-756)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020-09-11更新 | 12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①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军行》诗中,“穿金甲”暗示着将士身经百战,建立功勋后,获得“金甲”奖赏,荣归故里。
B.《渔家傲》词中,范仲淹借雁归衡阳与自己依旧戍守边城形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
C.范词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马啸等,四处边声起,暗示双方正在激烈厮杀。
D.范仲淹在词中借用窦宪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在戍边生涯中有所建树的的志向。
E.两首诗词中,都运用“孤城”这一意象来表达了边境外敌势力之盛大,守御战争形势之严峻。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有何异同。
2018-07-26更新 | 20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的“不知愁”三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天真浪漫、娇憨的情态。
B.第二句紧承首句,用春日盛妆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知愁”。
C.三四句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并说出了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这是平日所积聚的情感的爆发。
D.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抑扬的写法,深刻表现了少妇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杨柳色”为何会引起闺中少妇的“怨悔”之情?请结合诗歌意象的“暗示性”作分析。
2021-04-24更新 | 4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