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5048252
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飞来峰》一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B.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意境旷远美妙。
C.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颔联,写了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D.《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知识点】 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
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但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
2018-04-04更新 | 4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对课文第二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揭示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澜变化。
B.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表明自己品行高洁,不同流合污。
C.语言上运用了许多联绵词,如“芙蓉”“陆离”等,富有声韵美和表现力。
D.诗人主要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叙说自己被流放的经历。
2019-11-23更新 | 11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剌《赠弹筝者》)
2018-03-15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