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4 题号:505792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

王千秋

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鸡啼速。墙角烂斑①,一半露松绿。

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余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②。


【注】①烂斑:即斑斓。②玉,喻月色。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从听觉落笔。冬日的清晨,词人听外边传来鸥鸟阵阵扑翅之声,寒风蓦地吹过,幽屋中顿时回荡着萧萧的余响。
B.“怪得”有埋怨意,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埋怨雄鸡啼得太快,导致天过早地亮了,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
C.天明,词人推开窗户,看到墙角色彩错杂,还露出半截子松树。这幅图画描绘出清晨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
D.歌楼中通宵达旦的宴乐,那些唇红肤白,吐气若兰的歌女们翻唱着新曲,她们头上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可见宴乐的豪奢。
E.宴罢归去的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皎洁的月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与上片的“烂斑”“松绿”恰成照应,有静有动,色彩有淡有浓,各有情趣。
2.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知识点】 其他南宋作家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①朝暾(zhāo tūn):初升的太阳。绀(gàn):稍微带红的黑色。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0-02-27更新 | 8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省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形势、人口规模、发展状况,把州郡、县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写定王台所处地理形势,声势不凡,为后面写定王台昔日繁华预伏了辽阔的背景,也给全词布下了苍莽的氛围。
B.“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中的“兴废”二字,承上启下,指出定王台繁华已逝,使人不禁慨叹兴废的匆匆,触发了反观历史的深沉思绪,从而引出下阕的伤今。
C.“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两句,写作者徘徊在萧瑟的秋风里,暮霭斜晖,一片惨淡,最后点出一个“愁”字,表现出作者的消沉和绝望。
D.本词描写作者登台览胜,忧然生感。画面壮阔雄浑,音调苍凉激楚,结构严密,寄慨深沉,有辛(弃疾)派词人之风。
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9-06-07更新 | 13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①宜阳:唐代最大行宫之一的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安史之乱中遭到严重破坏。

【乙】

诉衷情   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美酒的泛称。②赊:远,长
1.甲诗中押韵的字共有几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的手法。
B.甲诗句句写景,却能让人对历史人事浮想联翩。
C.乙词上阕首句点明题旨,“喜”字统领了全篇。
D.乙词下阕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春的无限留恋。
3.甲乙两首作品都写到了春景,但用意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2018-10-16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