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83 题号:506956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校书七兄

李 冶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注:①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兄”的。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
1.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①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芷②侣,扁舟不系与心同。③

【注】①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诗人离开长安到滁州担任刺史,途中来船从洛水到巩县入黄

河。②游宦侣:在外做官的朋友。③《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却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舟,虚而遨游者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诗歌的题目可知,诗人乘船途中看到洛水流入黄河,河洛汇流之景让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一起共事的官员朋友。
B.首联由广处入景写河洛河畔秀美的风光。青山夹着绿水一路向东,东南山势越发陡峭逼仄,与黄河相通,视野随舟行逐渐开阔,水面也更宽广。
C.随着诗人视觉的不断变化,模糊的“寒树”和忽明忽暗的“夕阳”在“乱流”和“远天”的映衬下,也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D.安史之乱已过去二十年,伊洛河畔孤村依旧萧条,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诗人由历史沉思转入欣赏黄河之景。
E.韦应物的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中也有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的地方。本诗中虽有济世之情,却只能无奈对宦场旧友抒发。
2.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17-07-04更新 | 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空间、时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颔联中“翻疑梦”这一细节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尾联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只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两人对友谊的珍惜。
2.颈联中的“寒”字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019-06-26更新 | 56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选出与所给作品体裁相同的一项(
A.《蝶恋花》(柳永)
B.《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玉台新咏》)
C.《月夜》(杜甫)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以下对这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互文手法,男女音容都显出喜乐自得的样子。
B.诗中用叠词“索索”,写出了一派丰收的忙碌场景。
C.诗中“卖黄犊”一句是以典型事件来突出喜悦心情。
D.本诗由欢乐转到苦乐,文势跌宕又增强了鞭挞的深度。
3.结合全诗,任选一个角度,简析画线句的妙处。
2019-10-17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