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0 题号:51129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时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先折其脚,遂杀之。由此太祖以为能。

累迁九江、东平、乐安太守,并有治迹。与督军争斗,髡刑五岁,输作未竟。会太祖出征在谯,闻邺下颇不奉科禁,乃发教选邺令,当得严能如杨沛比,故沛从徒中起为邺令。已拜,太祖见之,问曰:“以何治邺?”沛曰:“竭尽心力,奉宣科法。”太祖曰:“善。”顾谓坐席曰:“诸君,此可畏也。”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既欲以励之,且以报干椹也。沛辞去,未到邺,而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畏沛名,遣家骑驰告子弟,使各自检敕。

沛为令数年,以功能转为护羌都尉。十六年,马超反,大军西讨,沛随军,都督孟津渡事。太祖已南过,其余未毕,而中黄门前渡,忘持行轩,私北还取之,从吏求小船,欲独先渡。吏呵不肯,黄门与吏争言。沛问黄门:“有疏邪?”黄门云:“无疏。”沛怒曰:“何知汝不欲逃邪?”遂使人摔其头,与杖欲捶之,而得去,衣帻皆裂坏,自诉于太祖。太祖曰:“汝不死为幸矣。”由是声名益振。及关中破,代张既领京兆尹。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沛前后宰历城守,不以私计介意,又不肯以事贵人,故身退之后,家无余积。治疾于家,借舍儿,无他奴婢。后占河南夕阳亭部荒田二顷,起瓜牛庐,居止其中,其妻子冻饿。沛病亡,乡人亲友及故吏民为殡葬也。

(选自《三国志》卷十五,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沛先折其脚       挝:打
B.与督军争斗          坐:因……获罪
C.而得去          逸:逃跑
D.治疾于家,借舍       从:跟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沛任新郑长时,将积藏的干椹全部献给当时去西面迎接天子但缺粮草的太祖,受到太祖赏识,等到太祖辅政,便提拔杨沛做长社县县令。
B.杨沛之所以被起用为邺县县令,一是因为杨沛很能干,能够严格依法办事,二是因为太祖想以此报答当年杨沛献干椹救急之举。
C.杨沛负责孟津口渡河之事时,严惩了不按规矩想要回渡的黄门,太祖认为杨沛做得很对,并没有因为黄门受辱而责罚杨沛。
D.杨沛先后在各地做官,他一向不把私人进退之事放在心上,不肯以事求人,退休后家里没有余财,晚年住在瓜牛庐里面,贫病交加,极为潦倒。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2)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4.请简要概括杨沛为官做人的特点。
【知识点】 陈寿(233-297)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径诣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后除河间郡丞,稍荥阳都尉。鲁山中贼数百人,保固险阻,为民作害;乃徙礼为鲁相。礼至官,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使还为,应时平泰。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迁阳平太守,入为尚书。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争罢役,诏曰:“敬纳谠言,促遣民作。”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帝奇其意而不责也。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明帝临之时,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于床下受遗诏,拜礼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礼亮直不挠,爽弗便也,以为扬州刺史。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手秉枹鼓,奋不顾身,贼众乃退。诏书慰劳,赐绢七百匹。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时匈奴王刘靖部众强盛,而鲜卑数寇边,乃以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今当远别,何不欢也!”礼曰:“礼虽不德,岂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迁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户。嘉平二年,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孙礼传》)


【注】①谠言:正直的言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使还为                      ②道芷阳
B.①礼争罢役                  ②少年强之
C.①岂官位往事为意邪     ②今乃弃黔首资敌国
D.①涕泣横流                  人之力而敝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B.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C.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D.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专指提升调用,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超迁是“破格提拔”。
B.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后泛指皇帝所用的器物,也泛指车马、战车。
C.崩,古代帝王和王后的死称“崩”;文末处“薨”是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之死。
D.持节,指古代的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持节的使臣,代表皇帝亲临。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礼重情重义。马台帮他找到战乱中走失的母亲,他拿出全部家产赠予马台,马台被判死刑时,孙礼为他出谋划策。
B.孙礼明辨形势。鲁地贼寇横行,孙礼通过悬赏招降等谋略,恢复太平;后又审时度势,劝曹休不要深入东吴作战。
C.孙礼体恤百姓。明帝修宫室遇节气失调粮食歉收,他未及上奏,直接免去百姓修筑宫室的劳役,让他们回家务农。
D.孙礼勇敢忠贞。在与东吴作战时,他冲锋陷阵,战马被多次刺伤后,他仍手执战鼓,奋不顾身,直至敌人退兵。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径诣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
(2)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
2021-08-02更新 | 11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捐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乃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工,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主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菜,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其事                      典:主管
B.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乐业                  劝:劝说
C.其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简:选择
D.禄赐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散:分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破贼文书,旧一为十                         余与四人拥火
B.多其斩获之数,欲以大武功               故凡为愚,莫我若也
C.渊请留本书,而不宣露                      出,则或咎欲出者
D.今在都辇,少学问者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说明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
①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②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③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④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2)布衣蔬菜,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020-07-23更新 | 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B.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C.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人们将与刘禅有相似经历的,被俘的割据政权的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军权。
C.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每个帝王只有一个元年。
D.《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的历史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深得信任。刘备临终前托孤,若刘禅无能,可取而代之,并封武乡侯,将蜀国托付给诸葛亮。
B.诸葛亮敢于担责。马谡在街亭被张郃打败,他上疏言责,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为解决军粮之患,他让士兵屯田,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
D.诸葛亮生活简朴。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
5.作者陈寿在文中如何评价诸葛亮的?请简要概括。
2021-05-08更新 | 1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