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93 题号:5114782
完成文后各题。

巙巙(náo)字子山,康里氏。祖燕真,事世祖,从征有功。巙巙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长袭宿卫,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始授承直郎、集贤待制,迁兵部郎中,转秘书监丞。奉命往核泉舶,芥视珠犀,不少留目。寻拜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巙巙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顺帝即位之后,剪除权奸,思更治化。巙巙侍经筵,日劝帝务学,帝辄就之习授,欲宠以师礼,巙巙力辞不可。帝一日览宋徽宗画称善,巙巙进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问何谓一事。对曰:“独不能为君尔。 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或遇天变民灾,必忧见于色,乘间则进言于帝曰:“天心仁,爱人君,故以变示儆。譬如慈父于子,爱则教之戒之。子能起敬起孝,则父怒必释。人君侧身修行,则天意必回。”帝察其真诚,虚己以听。

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巙巙未尝缄默。大臣议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属官。巙巙进曰:“民有千金之产,犹设家塾,延馆客,岂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耶?”帝闻而深然之。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存设如初,就命巙巙董治。

巙巙雅爱儒士,以故四方士大夫宗之,萃于其门。既而出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至京七日,感热疾卒,实至正五年五月辛卯也,年五十一。家贫,几无以为殓。帝闻,为震悼,赐赙银五锭。其所负官中营运钱,台臣奏以罚布为之代偿。谥文忠。

(选自《元史。巎巎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巙巙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B.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巙巙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C.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巙巙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D.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巙巙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在古代是指国立学校,如太学、国子监。现在泛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
B.徽宗是庙号。而庙号就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特起或追加的名号。
C.行省事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
D.辛卯为干支之一。把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顺序相配循环记录就是干支记日法。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巙巙出身世家,气质非凡。他自幼博览群书,长大后凭借祖上荫功进入仕途。
B.巙巙忠心事主,心怀天下。如果遇到天灾时百姓受苦,他就会趁机劝谏皇帝大行仁政。
C.巙巙劝谏有方,性格刚正。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直言劝谏,深受皇帝的信任。
D.巙巙轻视钱财,清正廉洁。任礼部尚书时,视钱财如无物。死后连入殓的钱都没有。”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
②巙巙雅爱儒士,以故四方士大夫宗之,萃于其门。
【知识点】 宋濂(1310-1381)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之,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选自《元史 • 董文炳传》)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敢隐实者诛,其家                           籍:抄没
B.乃以田庐若干亩计与贷家                      直:通“值”,价钱
C.吏亦不之                                           惮:考虑
D.谗之府,府欲中害之                            或:有人
2.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董文炳爱民举动的一组是: (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②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   
③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④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⑤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        ⑥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A.②③⑤B.①⑤⑥C.①②④D.②③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C.董文炳冒着死罪,采用并居老百姓的办法减少户数,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D.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4.翻译下列句子。
(1)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
(2)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
2020-01-22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汪惟正字公理,幼颖悟,藏书二万卷,喜从文士议古今乱,尤喜谈兵,时出游猎,则勒从骑为攻守状。父卒军,皇侄寿王俾权袭父爵,守青居山。世祖即位,遂真授焉。中统二年,入朝,赐甲胄、宝鞍。三年,诏还巩昌。至元七年,宋人修合州,诏立武胜军以拒之。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宋人知有备,不敢近。丞相伯颜克襄阳,议取宋,惟正奏曰:“蜀未下者,数城耳,宜并力攻余杭。本根既拔,此将往!愿以本兵由嘉陵下夔峡,与伯颜会钱塘。”帝优诏答曰:“四川事重,舍卿谁托!异日蜀平,功岂伯颜下邪!”未几,两川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命益兵助之,惟正夺其洪崖门,获宋将何统制。

十四年冬,皇子安西王北伐,而藩王土鲁叛于六盘,王相府命别速带领兵进讨,惟正为副。别速带不习兵,师行无纪,惟正为正部曲,肃行阵,严斥候,凡军政一倚重焉。进次平凉,简巩兵锐者八十人与俱,至六盘。土鲁先据西山,惟正分安西兵为左右翼,巩兵独居中,去土鲁一里许,皆下马,手弓。土鲁遣百骑突陈,惟正令引满毋发,将及,又命曰:“视必中发。”于是矢下如雨,突骑中者三之一,余尽驰还,土鲁军遂走。安西王至,惟正迎谒,王称其功。明日,大宴,赏金尊杯、貂裘。王妃赐其母珠络帽衣,且曰:“吾皇家儿妇也,为汝母制衣,汝母真福人也。”诏惟正入朝,世祖推玉食食之,赐白金五千两、锦衣一袭,授金吾卫上将军、开成路宣慰使。十七年,迁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行秦蜀中书省事,赐玉带。蜀土荐兵革,民无完居,一闻马嘶,辄奔窜避匿。惟正留意抚循,人便安之。二十年,进阶资德大夫。二十二年,改授陕西行中书省左丞。入觐上都,得腹疾,还至华州,卒,年四十四。谥贞肃。

(节选自《元史·汪惟正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从文士议古今                 治:治理
B.丞相伯颜克襄阳                    会:恰逢
C.王称其功                              历:逐个,遍
D.蜀土荐兵革                           罹:遭遇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卒军 / 州司临门,急星火
B.此将往 / 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C.视必中发 / 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D.赏金尊杯、貂裘 / 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惟正临嘉陵江作栅 / 扼其水道 / 夜悬灯 / 栅间编竹为笼 / 中置火炬 / 顺地势转走 / 照百步外 / 以防不虞
B.惟正临嘉陵江 / 作栅扼其水道 / 夜悬灯栅间 / 编竹为笼 / 中置火炬 / 顺地势转走 / 照百步外 / 以防不虞
C.惟正临嘉陵江 / 作栅扼其水道 / 夜悬灯 / 栅间编竹为笼 / 中置火炬 / 顺地势转走 / 照百步外 / 以防不虞
D.惟正临嘉陵江作栅 / 扼其水道 / 夜悬灯栅间 / 编竹为笼 / 中置火炬 / 顺地势转走 / 照百步外 / 以防不虞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汪惟正有治军理政才干的一项是(     
① 喜从文士议古今治乱,尤喜谈兵
② 诏立武胜军以拒之
③ 宜并力攻余杭。本根既拔,此将焉往!
④ 惟正夺其洪崖门,获宋将何统制
⑤ 迁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
⑥ 惟正留意抚循,人便安之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惟正聪明过人,谈古论今。有时出游打猎,就部署跟从的士兵摆出攻守的阵势。他的父亲去世后,就临时承袭父亲的爵位,守青居山。
B.江惟正深受宠爱,屡受封赏。世祖授予他正式爵位,后入朝,赐甲胄、宝鞍、金尊杯、貂裘、白金、锦衣、玉带等,死后封谥号贞肃。
C.江惟正有勇有谋,战功卓著。丞相伯颜攻克襄阳,准备取宋,江惟正上奏建议合力攻打杭州。后来,江惟正攻下洪崖门,俘获宋将何统制。
D.江惟正带兵有方,治民有道。讨伐土鲁时,他整治军队,所有军政都倚重他;当蜀地百姓受到战乱之苦时,他安抚慰问,百姓才安定。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两川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命益兵助之。
(2)土鲁遣百骑突陈,惟正令引满毋发。
7.在平定藩王土鲁叛乱过程中,江惟正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2022-02-19更新 | 1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 “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羔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定。

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人急                         周: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                      诣:往见
C.谭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竞绐他事辞去                         乱易整,不武
B.访一元家所在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     度我至军中,公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            秦王赵王击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宦:指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在西汉初年,游宦制度的发达和影响力达到高峰。这与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宦游人”中的宦游不是一个意思。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这里是表示敬意的礼节。
C.媵女:古代指陪嫁的人,这里是指家中的婢女。
D.传: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文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因此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B.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C.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D.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2)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3)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2019-05-31更新 | 2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