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31 题号:85302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 “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羔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定。

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人急                         周: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                      诣:往见
C.谭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竞绐他事辞去                         乱易整,不武
B.访一元家所在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     度我至军中,公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            秦王赵王击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宦:指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在西汉初年,游宦制度的发达和影响力达到高峰。这与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宦游人”中的宦游不是一个意思。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这里是表示敬意的礼节。
C.媵女:古代指陪嫁的人,这里是指家中的婢女。
D.传: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文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因此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B.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C.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D.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2)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3)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知识点】 宋濂(1310-1381)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

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

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亲王的继承人,以区别天子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D.“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B.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右丞相阿里的不满,但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
C.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曾出使安南,以言辞平息战事,成功说服安南国的世子陈日燇入朝请罪,从而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D.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2021-09-15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祖父累立战功,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幼沉毅有大志,早备宿卫,擢中书直省舍人,遂拜监察御史。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生杀予夺皆出意,道路侧目。彻里帖木儿抗言,历诋其奸,帖木迭儿欲中伤之。会山东水,盐课大损,山东转运司副使。期月,补其亏数皆足。转刑部尚书,京师豪右惮之,不敢犯法,而以非罪法者多所全脱。

天历二年,拜中书右丞,寻升中书平章政事,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彻里帖木儿曰:“吾知为臣忠、为子孝、天下治、百姓安为瑞,余何益于治。”岁大饥,彻里帖木儿议赈之。其属以为必自县上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彻里帖木儿慨然曰:“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往复累月,民存无几矣。此盖有司畏罪,将归怨于朝廷,吾不为也。”大发仓廪赈之,乃请专擅之罪。文宗闻而悦之,赐龙衣、上尊。

至顺元年,云南伯忽叛,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治军有纪律,所过秋毫无犯。贼平,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师旋,囊装惟巾栉而已。

除留守上都。先是,上都官买商旅之货,其直不即酬给,以故商旅不得归,至有饥寒死者。彻里帖木儿之请。有旨,出钞四百万贯偿之。迁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严厉为政,部内肃然。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初,彻里帖木儿之在江浙也,会行科举,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故其入中书,以罢科举为第一事。至元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首议罢科举,又欲损太庙四祭为一祭。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罪状劾之,帝不允,诏彻里帖木儿仍出署事。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参政许有壬入争之。太师伯颜怒有壬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有壬乃曰:“科举若罢,天下人才绝望。”伯颜曰:“举子多赃败,又有假蒙古、色目名者。”有壬曰:“科举未行先,台中赃罚无算,岂尽出于举子?举子不可谓无过,较之于彼则少矣。”伯颜心然其言,然其议已定,不可中辍,乃为温言慰解之。

彻里帖木儿尝指斥武宗为那壁,那壁者,犹谓之彼也。又尝以妻弟阿鲁浑沙女为己女,冒请珠袍等物。于是台臣复劾其罪。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人皆快之。久之,卒于贬所。     

(取材于《元史·彻里帖木儿传》)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转运司副使                                                除:撤销官职
B.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而以非罪法者多所全脱                                      丽:通“ 罹 ”,遭受
D.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                                      用宝:加盖皇帝印章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祖父累立战功,西域大族                                      彻里帖木儿之请
B.生杀予夺皆出                                                  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罪状劾之
C.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                                          举子多赃败
D.其属以为必自县上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            科举未行先,台中赃罚无算。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                              黄河水变清了,地方官认为是祥兆,要上报朝廷
B.太师伯颜怒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       伯颜生气说:“是你鼓动台臣说彻里帖木儿坏话的吗?”
C.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                           看到驿馆中宴请考官,举子们心中愤愤不平
D.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                           很多百姓已经饿死了,竟然还要拘泥于常规吗?
4.下列属于“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的原因一项是
A.彻里帖木儿曾经大声谴责右丞相帖木迭儿的奸诈行为
B.彻里帖木儿曾任刑部尚书,严格执法,令京师豪右害怕
C.至元元年,彻里帖木儿曾经第一个提出了废科举之事
D.彻里帖木儿在言语上对武宗不敬,并曾骗取朝廷的赏赐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
(2)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6.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彻里帖木儿在赈灾和治军时的形象。
赈灾时____________________; 治军时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彻里帖木儿、伯颜主张“罢科举”而许有壬反对“罢科举”,请简要说明其各自理由。
2017-05-16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晋亨,字进卿,冀州南宫人也。兄颢,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率所部降于严实,进安武军节度使,西征,战没。岁戊寅,晋亨袭颢爵。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实征泽、潞,偏将李信、晁海相继降于宋,晋亨跋涉险阻,昼伏夜行,仅免于难。实征淮楚、河南,晋亨皆从。甲午,从实入觐,命为东平行军千户、围安庆,其守将走,邀击之,斩首百级,俘获无算。攻光之定城,俘其将士十有五人。略信阳,执复州将金之才。攻六安,拔之。大小数十战,策功居多,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薄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辛亥,宪宗即位,从忠济入觐。时包银制行,朝议户赋银六两,诸道长吏有辄请试行于民者,晋亨面责之曰:“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承命而归,事不克济,罪当何如!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欲赐晋亨金虎符,辞曰:“虎符,国之名器,长一道者所佩,臣隶忠济麾下,复佩虎符,非制也。臣不敢受。”帝益喜。中统三年,李璮叛,晋亨从严忠范战于遥墙泺,胜之,改本道奥鲁万户。四年,授金虎符,分将本道兵,充万户,戍宿州。首言:“汴堤南北,沃壤闲旷,宜屯田以资军食。”。乃分兵列营,以时种芑,选千夫长督劝之,事成,期年皆获其利。十一年,诏伐宋,晋亨在选中,闻命就道,曰:“此报效之秋也。”由安庆渡江,丞相伯颜留之戍镇江,兼与民政,壹以镇静为务,战焦山、瓜洲,皆有功。十三年,卒于官。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B.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C.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D.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寅,在文中指年份。古人以十二天干与十地支循环相配,得“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B.路,宋、元行政区划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只有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D.屯田,古代政府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给养和税粮的措施,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晋亨做事谨慎,深受严实器重。严实征讨泽州、潞州时,两位偏将相继投降宋朝,情况危急,晋享沉着应对,才免于灾难。之后严实征战淮楚、河南,他都随行。
B.张晋亨刚正耿介,敢于直言讲谏。朝廷商议每户征银六两,有官吏请求朝廷立即试行,晋享不论是面对大臣还是皇帝,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C.张晋亨坚持原则,拒绝皇帝赏赐。皇帝想要赐给他金虎符,他却拒绝了,原因是虎符贵重,而自己地位不高,如果佩戴虎符,不合制度。
D.张晋亨善思有方,治政卓有成效。防守宿州时,他提出应该将那些肥沃空旷的土地用来屯田,以供给军粮,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年便大有收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
(2)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
2019-04-03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