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一模 2019-09-01 60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到上了竹筏,艄公一篙点破湿漉漉的夕阳,满溪化开了胭脂。没见过比这里的溪水更痴情的,逢山便缠绵缱绻一番,一路下来竟成九曲之溪。九曲溪是九叠情歌,唱的都是海誓山盟,地久天长。山和水浅斟低唱,水和山耳鬓厮磨。水直处静如沉璧,______如歌;转折时急流涌雪,大珠小珠______个满怀。山水迤逦来去,真正的山重水复,真正的______。碧螺似的山峰没有落入亭台楼榭窠臼,只是一味的绿:绿得清癯的是竹枝,绿得肥腴的是芭蕉,苍绿的是石上的苔,茸绿的是坡上的草,浓得化不开的是深溪山影,淡在有无中的是水中清晰可数的石砾……绿山绿水绿云绿雾荡涤身心,不觉已是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 “了。弃筏登岸,回眸恋恋一望,山高月小,澄溪为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公(shào)   缱(juǎn)   迤(lǐ)   浅低唱(zhēn)
B.沉(bì)   窠(cháo)   清(qú)    山重水(fù)
C.肥腴(yú)   磨(sī)    绿(róng)  急流雪(yǒng)
D.荡(dí)   石(lì)     胭(zhī)    澄溪为(liàn)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舒缓              峰回路转B.舒缓              柳暗花明
C.舒徐              峰回路转D.舒徐              柳暗花明
2019-05-31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更是维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
B.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
C.《天津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将经认定的天津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杰出产业人才、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等产业人才纳入天津市的引进人才,为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D.我国和诸多合作方共同积极推进了“一带一路”倡议,将大幅度降低各参与方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成本,有利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合作,加速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2019-05-31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政治抒情诗屈原现实主义香草美人喻君子
B《水浒传》英雄传奇小说时间为序农民起义三打祝家庄
C《雷雨》悲剧曹禺鸣凤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D《高老头》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于连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
A.AB.BC.CD.D
2019-05-31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氮。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氮为主的混合气体。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氮,这些氮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肪组织中。目前,密封座舱中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氮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氮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它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5.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吸纯氧排氮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氮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3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6.“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
B.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
C.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
D.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 “倒走横行”。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 “健步如飞 ”。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 “动弹不得”的窘境。
2019-05-31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 “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羔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定。

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人急                         周: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                      诣:往见
C.谭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竞绐他事辞去                         乱易整,不武
B.访一元家所在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     度我至军中,公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            秦王赵王击缶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宦:指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在西汉初年,游宦制度的发达和影响力达到高峰。这与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宦游人”中的宦游不是一个意思。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这里是表示敬意的礼节。
C.媵女:古代指陪嫁的人,这里是指家中的婢女。
D.传: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文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因此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B.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C.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D.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2)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3)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乙卯重五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乙卯:指1195年,这年陆游71岁,隐居在家乡越州(今浙江绍兴)。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语言平易晓畅,色彩明丽,表现出清旷淡远的风格
B.颔联、颈联描写了山村端午节俗,吃粽子、插艾束、佩香囊、点朱砂,满溢生活乐趣。
C.“日斜吾事毕”一句中,“日斜”暗指南宋王朝国势之危殆, “吾事毕”三字正写出诗人无路请缨、功业成空的无奈。
D.尾句 “一笑”二字,透露出诗人旷达之气,颇有“慷慨心犹壮”之意。
(2)简析“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两句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3)简要分析 “榴花忽已繁”一句中“忽”“繁”二字的妙处。
2019-09-01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5.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2)表现男女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诗句是: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诗经·氓》)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019-09-0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长毋相忘

①我有一个学生,她先到澳洲,后到英国,如今暂时栖泊在加拿大。飘泊的成果是英语说得像流水一样畅快,举止温柔舒曼,很有些欧美气味。可是这些年,总是会在假日里到唐人街去买些字帖、笔墨。她的才华并不在把笔挥毫上,她只是喜欢字帖里古典的气息。

②我想起秦汉瓦当、竹简上让人心跳不已的四个字——“长毋相忘”。这是怎样的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啊!

③有时我总是想,一个人的信念被遏止,譬如不让我纵笔泼墨,沉醉于这千年的回声里,日子将是何等昏暗。有时候出长差,宾馆舒适的环境只能看看电视,我明显地感到擅长提按的手指变得荒疏了。这使我生出几许恐慌来。可以消遣的娱乐场所无处不在,却从来没有一处摆上文房四宝,让这些痴迷于翰墨的游子放牧心灵。于是时间一长,心绪就纷乱,惶惶然急着赶回,步入书斋,倒上一缸子墨汁,拈起那杆已经枯干多日的羊毫,痛快淋漓地埋头狂写,不知今夕何夕。

④人是很需要有一种牵挂的,并且要用精神浇灌使之精湛和持久。从一些过往的人事中,看多了模模糊糊的剪影,时而宦海沉浮时而艺苑张帜,这种嗜好的游移性是越来越频仍了。转眼春风化为秋月,才知凡是触及过的仅得皮毛之相。有一段时间我感悟《论语》,一直很回味孔夫子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矢志传经布道的执着。孔夫子毕竟是凡人,根本想不到以后会受封圣人。凡人有踌躇满志时,也就有心如死灰时。孔夫子有时也哀叹吾道衰也,有时也恨恨地骂,好像真的就甩手了之,其实只是说说而已。现在,很多人看到了萦绕在孔庙上空的光环,却看不见孔夫子当年的持守。

⑤在都市,每到周末,总会看到不少家长载着小孩,背着琴袋、画夹,提着笔墨、颜料,去学手艺。而我没有兴致教这些孩童,他们的监护人总是希望早日学成,眼神里闪烁着催促之光。他们没有耐心通过逝去的古代名家的遗留笔墨,回归到遥远而又寂寞的意境中。我只想循着自己的思路,培养一种兴趣,让其随时日推移而长,顺其自然地延伸,如听松风天籁,如观山光水色。这就是艺术生命的自然律。我听过《击壤歌》,见过那些带着泥巴气味的乡村人,他们该播种时播种,该收割时收割,该耐心等待时则和土地上的植物同在岁月中不急不躁地守望。他们面对好年成不喜,面对坏年成不忧。在他们看来,有了好的光景也必然有不好的年成,五个指头伸直了还不一般齐呢。那么,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吧。他们心目中没有搏一把就走的怪念头,他们缠系着最久远的亲情:人与土地长毋相忘。

⑥再回到艺术的话题上来吧。有着几千年积淀的古典艺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今人所把握呢?人总是希望一生更多地拥有,只是,不经磨难而拥有,则多半易逝。有几次我走进北方几家大的书画社,看到了名人之后的丹青,笔墨太平庸了,却在落款处都标明与祖上的亲缘。这是何等的笨拙呢。在我的印象中,父子同嗜一艺,子跃居其父之上的终归是少而又少。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算是走出了其父的影子,而后来的欧阳通之于欧阳询、苏过之于苏轼、米友仁之于米芾,大都在前辈荫庇下讨生活。他们缺乏筚路蓝缕的拓跋精神,屋下架屋床上叠床,大气象萎落成了小格局。

⑦有一些质量充实的生命,要最后离去,不为我们琢磨,真是很难很难。这对于人们追逐时尚的天性来说,未免是一种悖反。时尚的追逐,显然容易多了,这支有声有色的队伍始终是以狂欢的状态行进的。而人,难以破开迷雾飞升。苏东坡活了大半辈子,最有价值的就是悟出了这个道理。远离,是对古典更真切的亲和。相对的控制力量被摆脱,那种支配艺术的利益、欲望会相应地远去,守护精神家园的愿望会愈发坚韧起来。曾经有几次,在偏僻的乡村,我看到了出手不凡的墨迹,贴在破旧的祠堂的柱子上。书写者远离文化中心,远离都市名人,却凭着由衷的喜欢,常常是晚饭毕,扯来几张旧报纸垫着,再放上一张毛边纸,不计新墨宿墨,不择笔尖笔秃,畅畅快快地写去。不知不觉,平平淡淡地萦回着田园牧歌。

⑧那些湿漉漉的古典情绪,期待着梳理和归位,还有些在喧闹的季节里走失了,需要找寻。青年时代的热烈和自信,也掺和着目空古人睥睨古典,似乎古人的笔墨也没有那般神奇。如今我们知道穿过古典的皮表很难,更不消说在古典的内核漫游了。我们为自己找到了理由,爱归咎于外界的诱惑呀,困扰呀,是它们使我们的精神锋芒如此疲软。如果从个体生命来剖析,我只能固执地认为,是元气流失了。人身上原来充足的精气神,漫漫旅程上,这儿滴漏一点,那儿跑冒一点,待用于自己喜爱的古典艺术上,已经力不能穿鲁缟了。养气从来为文人所重,老庄提醒过 “万物无足以铙心”,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都在于提升净化人的自然生命,去除生理过分的欲求。当时光老人的巨手叩动我中年的心扉时,“删去平生多余事”的念头就转化为渴望。安宁清明中,我觉得自己仿佛坐落在古典的层面上,大量流逝的时光在这里汇聚,隔着老远的距离,可以察觉到古贤人正无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⑨每晚睡前,我总是取出枕边的一本《汉简书风》细细玩味,让飞扬的思绪湮没在已逝的久远里,长久相守,长毋相忘。

(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提按的手指变得荒疏了 荒疏:因缺乏练习而书写生疏。
B.这种嗜好的游移性是越来越频仍了 频仍:频繁,连续不断。
C.睥睨古典 睥睨:斜眼看,心虚、畏惧
D.飞扬的思绪湮没在已逝的久远里 湮没:沉浸,浸润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以学生喜欢字帖、笔墨中的古典气息开篇,第⑨段以 “我”细细玩味《汉简书风》收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B.文章第④段用凡人的充满信心或心灰意冷,说明孔子也是凡人,但有坚定的持守。
C.文章第⑤段写不少家长周末载着小孩去学书画,其用意主要是批评都市人揠苗助长,急功近利,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的现象。
D.文章第⑥段中“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一句赞赏了王献之不攀附祖上亲缘,摆脱父亲影响,肯历磨难,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E.文章第⑧段引用老庄和孟子的言论,意在强调涵养元气能使人去除生理上过分的欲求,执着于古典情绪的梳理、归位与找寻。
18.请结合文意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19.文章第⑤⑦段都写到了乡村人的生活,内容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20.题目“长毋相忘”有多重意蕴,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2019-05-3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赤膊”、“霸座”随意插队、“广场舞”扰民、共享单车乱停放……这些不文明行为在天津将受到处罚。请赏读漫画,为母子设计一段对话。
2019-05-3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名校
22.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人们包粽子,赛龙舟,悬挂菖蒲、艾草,吃咸蛋,喝雄黄酒……更重要的是,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1)请你将下面端午节对联补写完整。
示例:
蒲艾长青,箬叶飘香,芳草美人屈子赋。
汉江永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请你谈谈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屈原的精神。(100字以内)
2019-05-3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根据要求作文。

家园,它是物质的,它是精神的,它也是物我合一的。

它是你的,它是我的,它也是属于所有人的。

它是今天的,它是明天的,它也是属于所有时间的。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下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9-05-31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10次统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8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选择题组
30.65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选择题
4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210.65漫画/照片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5-7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16-20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三、文言文阅读
8-130.4宋濂(1310-1381)  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140.4陆游(1125-1207)  诗
五、名篇名句默写
15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作文
220.65对联  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人生感悟微写作
230.4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奋斗 励志  人生感悟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