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明代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5199842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云州秋望

屈大均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注】①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②觱篥:古代一种管乐器。③龙堆:白龙堆的略称,古西域沙丘名。
1.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2.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知识点】 其他明代作家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题《三驼图》

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哈哈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钱允治

形模相肖更相亲,会聚三驼似有因。却羡渊明思归早,世途只见折腰人。

——文谦光

1.钱诗中的“笑”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
2.两诗皆语含双关,请作简析。
2020-01-15更新 | 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江村

[明]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②纬车即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颈联紧承上联写景;颔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
2020-11-23更新 | 5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溪桥晚立

明 蓝智

天阔浮云尽,山昏落日微。

鸟栖当野树,人语共柴扉。

岁月且云暮,乡关何处归?

邻家响机杼,远客叹无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二两句从远景起笔,借助“天”“云”“山”“日”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视野开阔又略显苍茫的傍晚图景,极富画面感。
B.三、四两句紧承上句“落日”来写,由远及近,写到了归鸟栖树和人的活动,也与前两句形成以动衬静的效果,闲适自然。
C.五、六两句即景生情,作者以反问手法表达了内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情感与唐代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有相似之处。
D.诗歌前六句描景、写人、抒情相交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又祥和温馨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E.全诗起笔写景,落笔感叹,作者视线由远及近,描写了傍晚站立溪桥边的所见所闻所感,照应题目中的“晚立”二字。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何作用?
2017-08-03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