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5 题号:520018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举行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
1.下列对文中黑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但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宋徽宗去世后,当时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路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基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舸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B.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C.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D.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本为汉武帝始设来负责监察的官员,但在宋朝时已是一种虚衔,任者并不赴任。
B.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只用于下级对上级时恭敬的行礼。
C.赠,此处指我国古代皇帝为已死的有功劳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行伍,我国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达作战英勇,以少胜多。戍守怀宁寨时,他凭自己才能,身先士卒,率领五百部下和西夏的三万骑兵勇敢战斗,最终获胜。
B.燕达公而忘私,不惧死亡。他既没有听从神宗劝谕,也没有听从校官的建议,而是果断下令斩首谈论安营的人,出兵平定了广源。
C.燕达善于用兵,精于谋略。面对安南军队驻扎的地点无法交战的情势,燕达巧用计谋,引诱安南人主动出击,最终打败并收降了他们。
D.燕达忠诚老实,深受信任。神宗多次下诏奖赏燕达,还破格提拔他做副都指挥使,而他在宴会上也能从容应对神宗的问答。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燕达打了败仗,神宗非但没有治罪于他反而晋升其官职,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1-04-07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良肱传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话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货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递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提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注】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竞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


【注】喝:yè,因暑、汗、烦而声昔嘶哑噎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B.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C.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D.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殿试及第者。中国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
B.服除,服丧或守丧期满。古代遇到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称为“丁忧”“丁艰”“遭忧”,在一定时期内穿孝服等表示哀悼称为“服丧”。
C.执政,掌管国家政事或主管某一事务的大臣,近代以来也可指国家元首。本文“执政”应该是指主管治理河流之事的河政之类大臣。
D.畿右,京城东边。“畿”本是天子领辖的方圆千里的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故称“京畿”,即所谓“首善之区”。“畿辅”指京城附近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自逮捕凶手,没过多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虔州知州任上,士大夫死在岭外的,丧车经过虔州,多是弱小子女和寡妇扶丧。他全力赈济呵护,还拿出俸钱帮助无依无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他留任掌管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终不能使他屈服,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2018-10-27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纲,字彦正,润州丹阳人。入太学,以上舍及第。释褐,徽宗知纲三中首选,特除太学正,迁博士,除校书郎。入对,论:“君子小人混淆,询言试事则邪正自别。小人得志邀功生事祸有不可胜言者今用事者大言罔上风俗侈靡背本趋末日甚一日宜以祖考躬行之教为法天下有不难化矣。”上称善。初,朝议遣童贯、蔡攸使朔方,纲力论不可出师状,不报。及金渝盟犯京阙,命纲分守四壁,旋解严,诏登陴足月者迁。纲曰:“主忧臣辱,义当尔,顾因此受赏邪?”卒不自言。出为两浙提刑,移江东。池将王进剽悍恣睢,曹官以小过违忤,遂钉手于门。事闻,诏纲乘传穷竟。时国势未安,诸将往往易朝廷,进拥甲骑数百突至纲前,纲叱进阶下,即按问,罪立具,自是无越法者。自军兴后,小人多乘时召乱,历五年而怨家告讦者众。纲谓非所以广好生之德,乞自蔽囚,后有告勿受。秦桧用事久,纲卧家二十年绝不与通问。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初讲《关雎》,因后妃淑女事,历陈文王用人,寓意规戒。上曰:“久不闻博雅之言,今日所讲析理精详,深启朕心。”时以彗出东方,诏求言。纲奏:“求言易,听察难。宜命有司详审章奏,必究极其情,无事苟简。”除参知政事。高宗频谕辅臣宽恤民力,盖惩秦桧苛政,期安黎庶。纲乃摘其切于利民八十事,标以大指,乞镂版宣布中外。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高宗幸建康,纲朝行宫。孝宗登极,召纲陪祀南郊,以老辞不至,诏嘉之,命所在州郡恒存问,仍赐羊酒。卒,年八十四。

(选自《宋史·张纲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得志/邀功生事祸/有不可胜言者/今用事者/大言罔上风俗侈靡/背本趋末日甚一日/宜以祖考躬行之教/为法天下/有不难化矣
B.小人得志/邀功生事/祸有不可胜言者/今用事者大言罔上/风俗侈靡/背本趋末/日甚一日/宜以祖考躬行之教为法/天下有不难化矣
C.小人得志/邀功生事祸/有不可胜言者/今用事者/大言罔上风俗侈靡/背本趋末/日甚一日/宜以祖考躬行之教为法/天下有不难化矣
D.小人得志/邀功生事/祸有不可胜言者/今用事者大言罔上/风俗侈靡/背本趋末日甚一日/宜以祖考躬行之教/为法天下/有不难化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掌管书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多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江东,古代地理区域的称谓,一般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右,故又称江东为江右。
C.用事,在古汉语中有履行职责、执掌政权、引用典故等意思。在文中是“执掌政权”之意。
D.《关雎》,是《诗经·国风》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首篇。孔子评价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纲考绩优异,善于进谏。张纲在科举考试中,曾三次考中第一;入朝对问,张纲言语得体,阐述君子与小人的甄别之道,受到皇上的表扬。
B.张纲执法严明,不近权贵。张纲奉诏前往究查王进,王进带兵冲到张纲面前,却被张纲当即审讯查问;秦桧当权时,张纲在家二十年不与秦桧来往。
C.张纲学识渊博,行事谨严。任侍郎、侍读时,借《关雎》委婉劝谏抹上,分析道理透彻详尽;关于慧星事件,他建议朝廷让有关官吏专门负责批阅奏折。
D.张纲年老致仕,深受恩宠。张纲退休后,高宗行幸建康,张纲到行宫朝见;孝宗登基后也对张纲恩宠有加,并命令张纲所在的州郡要经常去慰问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忧臣辱,义当尔,顾因此受赏邪。
(2)高宗频谕辅臣宽恤民力,盖惩秦桧苛政,期安黎庶。
2017-05-06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