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科普-自然科学类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1 题号:52660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3.7万人如何写一篇论文

金煜

近期,一份学术期刊上刊登了一篇有着37000多名作者的研究论文。这些“作者”又是玩家,通过一个名叫EteRNA的在线科学游戏,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RNA研究中。众筹,这个利用集体智慧做 同一件事的概念,正在慢慢进入科学界,以好玩有趣的形式发动科学爱好者的热情。科学家认为,众筹的力量将改变科研的形式,成为今后科 学发展重要的能量。杰西卡·佛内尔的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脑力。她每天在密歇根州一家仓库负责跑鞋的储存。20 年前,杰西卡曾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名天文物理学学生,毕业后她未能在学术领域得到长期的工作机会,今天只能通过每天给跑鞋分类养活自己。杰西卡可能放弃天文物理学了,但她却依然是名科学爱好者。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她便坐在电脑前,开始了她的“第二份工作”:设计核糖核酸(RNA)的分子来创造蛋白质。

在一个在线网络游戏EteRNA上,网名叫做“星光灿烂的杰西”的杰西卡成了排名第二的玩家。就是这个游戏,让杰西卡在内的37000人以“玩家”的名义参与了他们喜爱的科学。 从设计来看,EteRNA有点像休闲游戏“宝石 迷阵”或者经典游戏俄罗斯方块,玩家可以通过点击对各种颜色的小块进行重组。但是和休闲游戏不同的是,在EteRNA里的小块,事实上是构建生 物最基本单元RNA的物质——核苷酸,玩家对其的自由组合,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分子。 除了休闲、科普的作用外,EteRNA游戏事实上还有着更重要的功能。游戏设计来自由斯坦 福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几万名玩家对RNA的自主操纵,游戏事实上也在模拟真 实世界中RNA的运作规律。 和普通游戏一样,EteRNA也有着激励机制:得分最高的玩家可以有机会让自己的RNA设计在 真实世界中存在。每周,斯坦福大学将选拔4到 16名玩家设计的分子进行人工合成。

纽约律师罗伯特·罗格斯基说,作为玩家,他的14条设计被选拔为人工合成名单。“它可以解码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蛋白质,它可能是未来治疗青光眼或癌症的基础,也可能会导致‘僵尸末日’的 出现。” 这种奖励成为很多玩家的动机。他们仔细地 研究实验室提供的各种数据,看如何合成分子在自然界中有怎样的功能,然后再进一步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玩家在做着原本是科学家的工作,他们可以帮助科学家来解开各种未知的谜题。

现在,这个游戏已经真正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在最近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了EteRNA游戏得出的第一个重要的学术成果。 在名为《海量公开实验室所得RNA设计规律》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写道,通过37000名科学爱好 者的参与设计,参与者不仅在进行分子模拟,而且直接参与了RNA的合成实验,这使得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此前未知的设计规律。 论文的署名作者有11位,最后一名署名作者为“EteRNA参与者”,对其注释中,显示了所有 37542名玩家的注册名。这超过37000名玩家 中,只有10%是职业科学家。EteRNA并非第一个通过众筹游戏开展科学实验的游戏,它直接来自此前一个同样有名的游戏Foldit。同样,Foldit让玩家捣鼓各种蛋白质的 3D结构,虽然披着娱乐游戏的外衣,实质却是一种众筹科学实验。

“众筹”的概念早在2006年就已经提出,简单理解,就是一大群人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众筹”的概念今天已遍及互联网,并开始进入科学领域,尤其是需要海量组合数据的生物化学界。此前的Foldit游戏,吸引了超过5万名玩家。 其被证明比传统的蛋白质展开软件有效得多,玩家曾经在三个礼拜内便模拟出了一种逆转录病毒蛋白酶。相比之下,科学家曾经花了十年来解码这种病毒。

在另一个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生物信息中心 创造的Flash游戏Phylo中,玩家可以自主操作彩色的DNA序列,以和不同物种匹配。有趣的是, 玩家操作的DNA序列事实上经过精挑细选,被科学家认为有可能导致人类癌症、代谢失常、神经 失常等疾病,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开这些 疑难疾病。另一个尝试是称为“银河动物园”的互联网互动游戏,全球估计有25万名注册用户,在各自的 电脑网页上共同参与辨别深空天体。设计者原以为要一年时间才能区别100万银河图像,而事实上,第一年大约15万用户做出了500万条辨别分析。过去的两年中,通过众筹的力量,EteRNA游 戏已经得到了RNA展开的40条新规律,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显示,他们不仅找到了新的规律,而且也证实集体智慧的力量超过了超级计算机。他们同时通过超级计算机算法来进行模拟,结果显示,计算机得出的结果准确度远低于众多玩家得出的结果。 “在让非职业科学家在线参与复杂科研方面, 我们还真是走在很前面。”科学家安德烈·特努烈说,“RNA组成美丽的分子。它们本身形态简单, 但却可以自我组成复杂的形状。

在科学界,现在正在掀起RNA革命。生命的复杂性可能正来自 RNA信号。” 科学家认为,互联网可以令“集体智慧”进入科研领域,以游戏等方式来收集业余爱好者的共同脑力,推动科研进步。此前,游戏“愤怒的小鸟”开发者曾估计,全球所有的玩家每天花在该游戏上的时间大约有2 亿分钟,如果这些关注能够被利用,将是科学研究上不可估量的能量。“大量的玩家一起合作,用游戏的形式来解开复杂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研究。”正在对 EteRNA和Foldit众筹游戏进行研究的信息传播学者凯西·奥唐纳说,“它并不简单,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科学研究形式,我们应该去深入了解它更广的含义。”“通过游戏和玩家来参与科学,我们改变了科研的形式。”奥唐纳说。

(选自《新京报》,有删改)

1.下列对EteRNA游戏的表述,说法错误的是(     )
A.近期一群玩家在一份学术期刊中发表了一篇 研究论文,同时他们通过相应媒介EteRNA加入到 现实的科学研究中。
B.EteRNA设计上看有点像休闲游戏“宝石迷 阵”或者经典游戏俄罗斯方块,玩家可以通过点击 对各种颜色的小块进行重组。同时在EteRNA里的 小块是核苷酸,玩家对其的自由组合,从而创造 出各种各样的分子。
C.除了休闲、科普的作用外,EteRNA游戏还可以模拟RNA运作规律。玩家还可以让自己的 RNA的设计在真实世界中存在。
D.EteRNA游戏已经得到了RNA展开的40条新规律,他们不仅找到了新的规律,而且也证实集体智慧的力量超过了超级计算机,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游戏“愤怒的小鸟”开发者曾估计,全球所有的玩家每天花在该游戏上的时间如果被充分利用, 将会是科学研究上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
B.科学家安德烈·特努烈认为,RNA组成美丽的分子。它们本身形态简单,但却可以自我组成复杂的形状,它们正在掀起RNA革命,生命的复杂性正来自RNA信号。
C.玩家操作的DNA序列事实上经过精挑细选, 科学家他们希望通过DNA和EteRNA来解开这些疑难疾病。
D.“众筹”的概念今天已遍及互联网,2014年它进入了科学领域,尤其是需要海量组合数据的生物化学界。
3.通读全文,下列表述最不可能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EteRNA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并在 最近刊登了其第一个学术成果。参与EteRNA的人 员对成果的取得发挥了重要作用。
B.密歇根州大学生杰西卡是排名第二的玩家,EteRNA给了她一个了解研究科学的平台,她是一名忠实的科学爱好者。
C.EteRNA不是第一个通过众筹游戏开展科学 实验的游戏,它直接来自此前一个同样有名的游戏Foldit。Foldit实质是一种众筹科学实验。
D.互联网设计者认为要一年时间才能区别100 万银河图像,而事实上,第一年大约15万用户做出了500万条辨别分析。这说明科学家不如某些游戏。
14-15高三上·甘肃·期末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科普-自然科学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上越来越离不开农药,只需喷洒适量的农药就可以将农业生产上遇到的绝大多数病虫害消除,十分高效快捷。然而,在没有农药这一“大杀器”的古代,农民是怎么防治病虫害的呢?

中国古代农业上的病虫害防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周朝。周人在种植禾谷庄稼时就已经发现了多种危害禾苗的害虫,并且将危害作物的部位作为分类依据,进行了最早的昆虫分类,如啃食苗心的叫“螟虫”,侵蚀叶片的叫“螣”。害虫的出现给当时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古代先民也没有一味地祈求农神的保佑,而是认真观察害虫的生长习性和取食喜好,以谋求防治方法。除此之外,周朝还设立有专管治理不同病虫害的官职,如负责灭杀蝉和蚊子的“蝉氏”,这些官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病虫害专业知识,熟悉病虫害的生态习性。由此可知,我国很早就广泛开展了系统化的病虫害治理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人成功创造和运用了四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中国先民很早就意识到了耕作防治的重要性,在进行农耕活动中已经有意识地结合和调整农业栽培技术措施,以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消灭病虫害、保产稳产的目的。他们在长期的农耕活动中,已经学会了依农时栽种、选育抗虫病品种、去除杂草和轮作换茬的耕作防治技术,而这些防治技术至今仍广为使用。

以依农时栽种为例,中国早期先民就依照“日晷”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彼时古人将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农务,如农谚“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抗病品种是农业防治的基础,选育和利用抗病和抗虫害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途径。古人在农业生产中也悟出了这一道理,在栽培上会优先选择抗虫作物和抗虫品种。在北魏前,粟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共有86个品种,古代先民就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选育出有9个可以抗虫害的粟种,并以此广泛推广栽种。在今天仍十分有效的深耕翻土和轮作换茬,早在古代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认识到深耕可以收到“寸草不生,又无螟蜮”的效果,甚至到了元代,朝廷还颁布了秋耕的诏令,认为秋耕可使蝗虫等虫卵被太阳晒死。

因为缺少高效的捕杀工具,所以在古代农业抗病虫害上,人工防治是一个重要方法。当时主要的人工防治手段包括人力扑打、捕捉、烧杀和饵诱。其中人力扑打和捕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十尔族老乡拉近了感情,听着《十二木卡姆》欢快的弹拨乐声,心都快要飞了起来。

中国的大炕从黑龙江一直铺到西藏,真是一炕跨东北、华北、西北,过中原,下西南,温暖了大半个中国。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土炕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书写了多少惊天动地的篇章,政府为了治理虫害,提出了“蝗、螟,农夫得而杀之”的政令。到了汉代,官府更是对捕捉到蝗虫的人给予奖励,并且还发明了掘沟阻隔,驱蝗入沟,聚而歼之的开沟除蝗法,这在当时是十分有效的驱蝗法。

古代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相互钳制的关系,以一种生物对付另一种生物的防治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还有利于保护环境。晋代的人会用一种特殊的蚂蚁—黄猄蚁给柑橘果树防虫。这种蚂蚁是树林中的捕猎能手,会大量捕食巢穴周边的昆虫。黄猄蚁是古人进行生物防治的一个典范,也是世界上生物防治害虫最古老的先例。除此之外,古人还学会了用家禽治虫。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利用家鸭防治稻田中的蝗虫等多种害虫,实现了“稻鸭两利”。不仅如此,古人也认识到青蛙和雁等可以防除害虫,实行了相应的保护计划,如宋太宗时期,皇帝就颁布国诏:每年2月至9月,不得捕猎,有拿弹弓爬树掏鸟巢的,要严刑重罚。

古代的药物防治,与如今的化学农药颇有不同。古人使用的药物相对简单,大都是取自植物、动物或者矿物质。植物药物有蒿草、烟茎和桐油等;动物药物有粪便、鳗鲡鱼骨和鱼腥水等;矿物质药物有石灰、食盐和汞粉等。在药物防治上,较为出名的当属溲种法,这是目前种子包衣方法的始祖。溲种法是将马碎骨煮沸3次,产生黏胶物质后,再加入含有乌头碱等剧毒二萜类生物碱的乌头的子根加工品,浸泡34天,待乌头的有毒成分释放出来后,再用来包裹种子,起到杀虫剂的作用;然后加入蚕粪和羊粪拌匀,可直接为发芽的禾苗提供养分,激发土壤各种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使禾苗生长更加健壮,提高了抗病、抗虫和抗旱性。古人发明的溲种法,极大促进了种子技术的发展。如今种子包衣技术已全面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种衣剂、包衣机械和包衣配套技术,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技术水平有限,病虫害防控颇为困难。但是,古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边摸索边实践,创造出了许多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不仅解决了遇到的难题,还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虽说这些方法在当时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古代农业防治方法存在原始粗糙、费时费工和效率不高等局限性。古代的农民,尽管每日辛勤劳作,但是仍然无法有效阻挡农作物被病害和虫害侵袭,历朝历代的水稻和小麦亩产只有100~300斤,如遇到蝗灾,更是雪上加霜。如今,人口众多,农作物种植已经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在如此大规模的种植下,新型病害和虫害也随之增多,更为高效的农药已成为提高产量和稳产保产的重要手段。在“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的过程中,农药功不可没。面对病害和虫害的不断变异,未来仍要继续研制和使用更为高效的农药。

总的来说,农药的出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进步,为人类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篮子的安全保驾护航。随着人们对病虫害的认识不断深入,病虫害防治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古代方法已不适合直接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结合现代科学给予总结、改造和提高。

(摘编自李庭《农药的作用这么大,没有农药的古人是如何应对虫害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杀器”,常指非常厉害的东西或效果极好的东西,在文中特指如今广泛使用的农药。
B.“生物防治”,在文中指我国古代利用某些微小生物来防治对人类有害的生物的方法。
C.“稻鸭两利”,在文中是指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利用家鸭来防治水稻害虫的成功范例。
D.“‘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的过程中,农药功不可没。”文中强调的是农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先民相信人定胜天,他们认真观察害虫的生长习性和取食喜好,以谋求防治方法,而不去祈求农神保佑。
B.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古代农民创造和运用了耕作防治、生物防治等行之有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C.古代农民人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采取人力扑打、捕捉、烧杀等手段,汉代时还发明了有效的驱蝗法。
D.古代一些耕作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尽管可能至今仍有使用,但还需要结合现代科学给予改造和提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周代就已经发现了多种危害禾苗的害虫并对其进行分类,说明我国很早就广泛开展了系统化的病虫害治理工作。
B.古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认识到选育和利用抗病虫害品种的重要性,很早就优选优育了包括粟在内的所有农作物品种。
C.古代生物防治大致分为以虫治虫、以(禽)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其中以菌治虫已普遍被古人使用,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D.现代社会,为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农作物种植已经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未来仍需研制和使用更为高效的农药。
4.请结合文本内容,从历史进程、政府重视程度、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四个方面,简要概括我国古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情况。
5.作为科普说明文,本文在说明方法的使用上有何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1-15更新 | 1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超越时空的量子通信

⑴一种被称为量子通信的新的通信方式初露端倪。它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真正意义上的实时通信,因此,它可望承担起未来宇宙通信的使命。那么,什么是量子通信呢?

⑵简单地说,量子通信就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之间存在的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的传递。量子力学指出,如果我们对相互耦合的一对粒子中的一个粒子进行测量,另一个粒子将会瞬时“感应”到这种影响,并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管这两个粒子间相隔多远。上述这种微观粒子间的超光速关联和影响叫做“缠结”,它是一种具有交互作用的粒子之间通过“感应”而建立的神奇连接。这种连接是实现超光速通信的主要依据。量子通信的优点很多,首先便是它的零时延,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它可望应用于未来的星际通信;其次是它可以不通过双方之间的空间进行,这就避免了环境对通信的干扰;第三,是保密性强,因为信息载体可以只保存在收发信息的双方,使与此项通信无关的第三者无法干扰和窃听。此外,它还是一种环保型通信,不会产生电磁污染。

⑶ 量子通信系统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按其所传送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隐形传态是一种脱离实物的信息传送,它的过程是光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再根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但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隐形传态”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⑷ 1993年,6位科学家提出了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留在原处。其基本思想是:将原物的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测量而获得,量子信息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接收者在获得这两种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⑸量子通信的最终实现,需要将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另外,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还有可能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以至有一天,可以将生物芯片植入人的大脑,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选自2007年第7期下《百科知识》)

1.下列对本文说明顺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程序顺序
B.时间顺序
C.空间顺序
D.逻辑顺序
2.第(3)段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分类别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
3.下面各项中,对“量子通信”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实时通信。
B.量子通信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
C.量子通信是具有零时延,抗干扰,保密性强的环保型通信。
D.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的新型通信。
4.下面各项依据原文进行的推断和想象,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因为具有零时延的优点,所以可用于星际通信。
B.只要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就能最终实现量子通信。
C.接收者获得经典信息与量子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D.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大脑植入生物芯片后,就可以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2019-06-06更新 | 5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也许有人不知道,大家深恶痛绝的地沟油其实是生物柴油的上好原料,在欧洲许多国家,用菜籽等油料作物和回收的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生物柴油的概念是1895年由德国工程师、柴油的发明者鲁道夫•迪索提出的。生物柴油是指利用各类动植油脂为原料,与甲醇或乙醇等醇类物质经过交脂化反应改性,使其最终变成可供内燃机使用的一种燃料。
20世纪70年代全球陷入能源危机以后,生物柴油成为了热门课题。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含硫量低,含氧量高,点火性能好,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减少约10%,可以减排50%的尾气。此外,生物柴油不含导致环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废气对人体的损害低于柴油。检测表明,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减少90%的空气毒性。“地沟油”回收后,除了用提取物制造肥皂外,最普遍的处理方法就是提炼生物柴油。地沟油生产的生物燃料不但能够用于汽车,甚至能够用于飞机。今年6月,荷兰皇家航空成为全球第一家用地沟油提炼的航空煤油做燃料的航空公司。
像我们平时炒菜的油,一般是脂肪酸甘油酯,若跟甲醇反应,就能变成脂肪酸甲酯,它有很好的燃烧性,能当柴油烧。据统计,现有生产物柴油的方法达20多种,生产技术相对简单。在国内,也有科技创新企业在研发用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地沟油杂质虽多,但主要成分还是油,油脂与甲醇或乙醇混合,使用氢氧化钠(占油脂重要的1%)或甲醇钠作触媒,在酸性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经分离、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
以地沟油做原料的生物柴油色泽透明澄净,略带芳香气味。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转化率由最初70%到80%,提高到目前的98%,产出比高得惊人。市场售价也低于化石柴油。而且,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储量不同,通过农业和生物科学家的努力,生物柴油可供应量不会枯竭。
然而,目前用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综合利用成本还太高,导致合法渠道的地沟油回收无法与地沟油重上餐桌这条“黑心链”竞争,给“地沟油上餐桌”留下可乘之机,管理地沟油,各国各有招数。德国的每一桶泔水都有张“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意大利政府规定家庭餐厨废油要集中倒进住宅区或是公共场所的专门容器里,由专业公司定期收集,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此外,意大利会定期在学校推广展示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过程,培养青少年收集,利用废油的意识。加拿大政府制定了生物燃料法规,为餐馆和家庭提供上门回收废油服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使这些废油真正用得其所,变废为宝。
1.下列关于“生物柴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不含可导致环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此生物柴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B.生物柴油含硫量低,含氧量高,点火性能好,色泽透明澄净,略带芳香气味。
C.菜籽等油料作物、各类动植物油脂和食用残油都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
D.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优势明显,不仅用途广泛,存储量也比石油大。
2.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生物柴油具有产出比高,售价低,燃烧时排烟少,废气对人体的损害低等特点,地沟油的最佳处理方法就是提炼生物柴油。
B.只要满足有触煤,催化剂和高温三个条件,油脂与甲醇或乙醇混合后就可以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
C.在欧洲许多国家,提炼生物柴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国内虽然也有企业在研发用食用残油提炼生物柴油,但技术比较落后。
D.管理地沟油各国措施不同,德国严格记录在案,加拿大制定法规。意大利加强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这些都能使地沟油用得其所。
3.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柴油作为能够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
B.综合利用成本太高是制约用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重要因素,因此降低综合成本是加快其应用的关键。
C.当前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很多,生产技术相对简单,由此看来要把地沟油转换成生物柴油是相对容易的。
D.地沟油制成生物柴油能造福人类,上餐桌就会危害人的健康,是“害”是“利”取决于人对它的利用。
2016-11-17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