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崔颢(704-754)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536250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雁门胡人歌

崔 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知识点】 崔颢(704-754)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潼关楼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①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本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2017-12-11更新 | 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①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②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满怀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B.颔联中的“黄鹤”所指甚明,只指实际中的“仙鹤”,没有言外之意。
C.颈联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D.本诗是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2.在描写愁绪上,古人常会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结合此手法,赏析尾联。
2022-04-11更新 | 9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
2.《登金陵凤凰台》中“衣冠”借指___________;“浮云”和“日”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分析两首诗中“愁”的内涵。
2019-12-24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