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55287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
D.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2)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知识点】 《明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深,字仲渊,处州龙泉人,颖异有智略,通经史百家之学,元末兵乱,叹曰:“浙东地气尽白,祸将及矣。”乃集里中子弟自保。石抹宜孙以万户镇处州,参军事,募兵数千,收捕诸山寇。宜孙时已进行省参政,承制命深为元帅,戊戌十二月,太祖亲征婺州,深帅兵车数百辆往援,至松溪不能救,败去,婺遂下。明年,耿再成侵处州,宜孙分遣元帅叶琛、参谋林彬祖、镇抚陈中真及深帅兵拒战。会胡大海兵至,与再成合,大破之,进抵城下,宜孙战败,与叶琛、章溢走建宁,处州遂下。深以龙泉、庆元、松阳、遂昌四县降。

太祖素知深名,召见,授左司员外郎,遣还处州,招集部曲。癸卯九月,诸全叛将谢再兴以张士诚兵犯东阳。左丞李文忠令深引兵为前锋,再兴败走。深建议以诸全为浙东藩屏,乃度地去诸全五十里并五指山筑新城,分兵戍守。太祖初闻再兴叛,急驰使诣文忠,别为城守计,至则工已竣。后士诚将李伯升大举来侵,顿新城下,不能拔,败去。太祖嘉深功,赐以名马。

太祖称吴王,以深为王府参军,仍守处州。陈友定兵至,破之,追至浦城,又败其守兵,城遂下。进拔松溪,获其守将张子玉。因请发广信、抚州、建昌三路兵,规取入闽,太祖喜曰:“子玉骁将,擒之则友定破胆。乘势攻之,理无不克。”因命广信指挥朱亮祖由铅山、建昌,左丞王溥由杉关,会深齐进。已,亮祖等克崇安,进攻建宁。友定将阮德柔固守。深视氛祲不利,欲缓之,亮祖曰:“师已至此,庸可缓乎?且天道幽远,山泽之气变态无常,何足征也。”时德柔兵屯锦江逼深阵后亮祖督战益急深引兵还击破其二栅德柔军力战友定自以锐师夹击日已暮,深突围走,马蹶被执,遂遇害,年五十二。追封缙云郡伯

太祖尝问宋濂曰:“胡深何如人?对曰:“文武才也。”太祖曰:“诚然。浙东一障,吾方赖之。”而深以久任乡郡,志图平闽以报效,竟以死徇。深驭众宽厚,用兵十余年,未尝妄戮一人。守处州,兴学造士。缙云田税重,以新没入田租偿其数。盐税什一,请半取之,以通商贾,军民皆怀其惠云。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德柔兵屯/锦江逼深阵后/亮祖督战益急/深引兵还击/破其二栅/德柔军力战/友定自以锐师夹击/
B.时德柔兵屯/锦江逼深阵后/亮祖督战益急/深引兵还击破其二栅/德柔军力战/友定自以锐师夹击/
C.时德柔兵屯锦江/逼深阵后/亮祖督战益急/深引兵还击/破其二栅/德柔军力战友定/自以锐师夹击/
D.时德柔兵屯锦江/逼深阵后/亮祖督战益急/深引兵还击/破其二栅/德柔军力战/友定自以锐师夹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百家:经,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百家,诸子百家之学,古代指各种学问。
B.“辟”和“征”是汉代起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C.太祖,原指先祖的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选文中称朱元璋为“太祖”。
D.郡伯,给胡深追赠的封爵;明朝追赠的封爵有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五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深聪慧过人,富有谋略。他聪明且有谋略,通晓经史百家;元末混战时,深感浙东灾祸将来临,于是召集乡中子弟数千人进行自保。
B.胡深尽心尽职,颇识时务。太祖亲征婺州时,在石抹宜孙手下掌竹军事的他率兵前往救援,兵败而去;处州被攻下之时以四个县降太祖。
C.胡深作战勇敢,且有远见。进攻建宁时在朱亮祖急迫督战下,他攻破两个栅栏,后被俘遇害;在诸全修筑新城作屏障,与太祖不谋而合。
D.胡深治军宽厚,关爱军民。他治军十余年,未曾乱杀一人;缙云田税很重,他用刚没收的田租补偿其数,盐税减半,军民都受其仁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闻再兴叛,急驰使诣文忠,别为城守计,至则工已竣。
(2)而深以久任乡郡,志图平闽以报效,竟以死徇。
2020-03-09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濂性诚谨,官内廷久,未尝许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延臣诘责,因呼濂字曰:“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请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②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濂不能饮,帝尝强之至三觞,行不成步。帝大欢乐。……九年进学士承旨知制诰,兼贽善如故。其明年致仕,赐《御制文集》及绮帛,问濂年几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曰:“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濂顿首谢。又明年,来朝。十三年,长孙慎胡惟庸①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教,乃安置茂州。

③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②,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胡惟庸:明朝开国功臣,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②基:此指刘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恶可深(      )               (2)景濂,几误罪言者(      )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长孙慎胡惟庸党(       
A.因……获罪B.凭借C.因为D.判罪
3.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其勋业爵位不基(       
A.捉拿B.追赶C.及得上D.到达
4.以下加点字词类活用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内廷久/梁王魏婴诸侯于范台
B.又明年,来/皆知大王人而贵马也
C.手酌以濂曰/栗深林兮层巅
D.于是帝誉之曰/扶而苦之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6.第①段中茹太素上书一事,表现出宋濂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7.结合第③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宋濂这一人物形象的。
2022-11-27更新 | 1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仁宗皇帝,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选编自《明史·本纪》)

材料二:

先是,仁宗尝与侍臣论科举之弊。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卷例缄其姓名,请于外书《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仁宗曰:然。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

(选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B.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奥/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C.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D.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是指加在君主,尊长的名字前,不直称其名,以示尊敬的一种礼节。
B.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故践作又指即帝位。
C.敕,汉朝时指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南北朝以后则专指皇帝诏令。
D.科举,考试选拔制度,明代科举分三级,会试由吏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受命分阅奏章时,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监国时,遇到水旱灾荒,总是及时遣使赈济。
B.朱高煦、朱高燧为了夺取继承权,勾结党羽屡屡污蔑构陷仁宗,仁宗不但不计较,反而为高燧开脱,使其免罪。
C.成祖起兵后,仁宗凭借万人抵抗五十万军队,守住北平城;仁宗看穿朝廷离间之计,巧妙利用黄俨,积极应对保全自身。
D.仁宗广开言路,善于纳谏,赐给蹇义等人“绳愆纠缪”银章,便于重臣及时发现仁宗过失,直接进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2)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
5.杨士奇提出了哪些科举改革的措施?请分条概括。
2022-04-15更新 | 8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