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岑参(715-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55779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唐]岑参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汝不闻”两句说秦筝五色十三弦,声音最为悲苦,为全诗奠定了悲苦的基调。
B.“怨调”两句概括描写秦筝声调幽怨缓慢的特点,好似向人倾诉衷肠。
C.“红亭水木不知暑”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表现弹奏《黄钟》和《白纻》的艺术效果。
D.“清风飒来”两句从主观和客观,正面和侧面描写秦筝弹奏的艺术效果。
E.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送别”的主题。结尾“汝”字与开头“汝”字相呼应,突出了结构上的前后照应。
2.诗中对秦筝的描写有何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 岑参(715-77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的源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诗歌与送别相关,应是诗人在边塞送自己友人回京时所作,
B.第三句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以人格,表现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C.诗人用张骞典故表明边疆广阔,好像要到天地的尽头,突出旅途的艰辛。
D.诗人送别友人之后想到了家人,在酒醉中写下家书,托李判官带给家人。
2.请简要分析首句中“一身”和“万里”内涵,二者结合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2022-01-12更新 | 39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岑参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

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


【注】①天宝十四年前后,诗人供职于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乱初起,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禄山,因仓促而兵败,被削官。这首诗就作于此时。②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③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抒情,诗人泪送薛侍御东归,“独”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颔联运用反问手法,写了作为门客的诗人因得罪了将军而感到无所依靠。
C.颈联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
D.诗歌语言通俗,言辞凝滞,体现出诗人的愁肠百结,读来令人满目凄然。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2021-09-07更新 | 37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参这首诗不讲究对仗工整,没有严格的用韵,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
B.“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两句中透露出作者思乡心切的愁苦。
C.“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见出情谊深厚。
D.结尾两句“大笑”一词,写出岑参和他的朋友乐观、洒脱的盛唐士人本色。
②作者笔下的凉州景物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17-05-05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