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姚思廉 > 《陈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561968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之乱,在京都。                       寓:寄居
B.文帝之张彪也,                                     讨:征伐
C.随侯安都桃支岭岩下                      顿:驻扎
D.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不豫:不高兴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阴”在这里是个地名,在古代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伯、公、侯、子四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生性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便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陈,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知识点】 《陈书》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文育字景德。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   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时高祖拒徐嗣徽于白城,适与文育大会。

将战,风急,高祖曰:“兵不逆风。”文育曰:“事急矣,当决之,何用古法。”抽上马,驰而进,众军从之,风亦寻转,杀伤数百人。广州刺史萧勃举兵逾岭,诏文育督众军讨之。时新吴洞主余孝顷举兵应勃。官军船少,孝顷有舴艋三百艘、舰百余乘在上牢,文育遣军主焦僧度、羊柬潜军袭之,悉取而归,仍于豫章立栅。时官军食尽,并欲退还,文育不许。乃使人间行遗周迪书,约为兄弟,并陈利害。迪得书甚喜,许馈粮饷。于是文育分遣老小乘故船舫,沿流俱下,烧豫章郡所立栅,伪退。孝顷望之,大喜,因不设备。文育由间道兼行,信宿达芊韶。熊昙朗因其失利,谋害文育。文育监军孙白象颇知其事,劝令先之。文育曰:“不可,我旧兵少,客军多,若取昙朗,人人惊惧,亡立至矣,不如推心以抚之。”初,周迪之败也,弃船走,莫知所在,及得迪书,文育喜,赍示昙朗,昙朗害之于座。高祖闻之,即日举哀,曰忠愍。

(节选自《陈书·周文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
B.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
C.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
D.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是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在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B.槊即长杆矛,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股长六尺,槊头锋刃长达五十厘米。
C.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本文中的“高祖”是陈霸先的庙号。
D.谥号是臣子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事迹所给的称号,“忠愍”是周文育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育作战时冲锋在前,最为勇敢。周文育陪同陈庆之前往慰劳白水蛮,白水蛮反叛,他们率兵抗拒,一天之中交战数十回合,周文育总是冲锋在前。
B.周文育临危不忘养育恩,品质高尚。周文育的养父周荟在与白水蛮的战斗中阵亡,周文育驰马赶去取回他的尸体,后又请求送他的灵柩回去安葬。
C.周文育大敌当前敢直言,处事果断。将要与徐嗣徽作战时,风刮得很猛,高祖认为军队不能逆风交战,周文育反对,并纵身上马率兵迎敌,大败敌人。
D.周文育对他人不加防备,缺少警惕。熊昙朗因为周文育作战失利,计划杀害周文育,周文育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却没有采取行动,结果被熊昙朗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已子,母遂与之。
(2)我旧兵少,客军多,若取昙朗,人人惊惧,亡立至矣,不如推心以抚之。
2021-04-10更新 | 1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祖任,齐豫章王行参军。父高明,梁尚书中兵郎。不害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家世俭约,居甚贫窭,有弟五人,皆幼弱,不害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年十七仕粱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大同五年,迁镇西府记室参军,寻以本官兼东宫通事舍人。是时朝廷政事多委东宫,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梁武帝尝谓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卿所长,何不使殷不害来邪?”其见知如此。简文又以不害善事亲,赐其母蔡氏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复毕备。七年,除东宫步兵校尉。太清初,迁平北府谘议参军。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景兵士皆羌胡杂种,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摘侍侧不动。及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简文曰:“若天有征,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为中书郎,兼廷尉卿,因将家属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于别所督战,失母所在。于时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不害行哭道路,远近寻求,无所不至,遇见死人沟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阅视,举体冻湿,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尸。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则气绝,行路无不为之流涕。即于江陵权殡,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节选自《陈书·殷不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足
A.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B.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C.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D.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为“丁父忧”省写,丁忧是古代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
B.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表示升职的有超迁、迁陟、左迁,表示降职的有迁黜、迁封、迁谪、迁窜等。
C.东宫,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汉代时,皇太后的居处在未央宫东,故也用来指皇太后。
D.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隋唐时,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明朝时被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不害出身官宦,生活俭朴。虽然祖父和父亲曾分别在齐、梁担任官职,但殷不害家境特别贫寒,他勤俭持家。
B.殷不害才识超人,深受信任。梁武帝对他处理政务的能力非常欣赏,简文帝也因此赐予其母亲物品并提拔重用他。
C.殷不害忠于职守,竭力报效。侯景之乱中,他守护在简文帝身边,毫不畏惧,照顾被囚禁的简文帝更是尽心尽责。
D.殷不害母丧战乱,不懈寻觅。母亲死于汀陵战乱,他伤心欲绝,不顾冰雪严寒,历经数日艰辛才找到母亲的尸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
(2)即于江陵权殡,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2020-02-08更新 | 1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皓,字文升,河内温人也。高祖晋侍中、光禄勋柔之,以南顿王孙绍齐文献王攸之后。父子产,梁尚书水部侍郎、后阳太守,即梁武帝之外兄也。

皓幼聪警,有至性。年十二,丁内艰,孺慕过礼,水浆不入口,殆经一旬。每至号恸,必致闷绝。内外亲戚,皆惧其不胜丧。父子产每晓喻之,逼进饘粥,然毁瘠骨立。服阕,以姻戚子弟,预入问讯,梁武帝见皓羸瘦,叹息良久,谓其父子产曰:“昨见罗儿面颜憔悴,使人恻然,便是不坠家风,为有子矣。”罗儿,即皓小字也。释褐太学博士,累迁正员郎。丁父艰哀毁逾甚庐于墓侧一日之内唯进薄麦粥一升墓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兽皓结庐数载,豺狼绝迹。常有两鸠栖宿庐所,驯狎异常,新林至今犹传之。

承圣中,太子庶子。江陵陷,随例入关,而梁室屠戮,太子瘗殡失所,皓以宫臣,乃抗表周朝。求还江陵改葬,辞甚酸切。周朝优诏答曰:“昔主父从戮,孔车有长者之风,彭越就诛,栾布得陪臣之礼。庶子乡国已改,犹怀送往之情,始验忠贞,方知臣道,即荆州,以礼安厝。”

太建八年,自周还朝,高宗特降殊礼,赏赐有加。除宜都王谘议参军事,徙安德宫长秋卿、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司州大中正,卒于官。有集十卷。

子延义,字希忠,少沈敏好学。江陵之陷,随父入关。丁母忧,丧过于礼。及皓还都,延义乃躬负灵榇,昼伏宵行,冒履冰霜,手足皆皲瘃。及至都,以中风冷,遂致挛废,数年方愈。稍迁鄱阳王录事参军、沅陵王友、司徒从事中郎。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艰哀/毁逾甚/庐于墓侧/一日之内/唯进薄麦粥/一升墓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兽/
B.丁父艰/哀毁逾甚/庐于墓侧/一日之内/唯进薄麦粥一升/墓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兽/
C.丁父艰/哀毁逾甚庐/于墓侧/一日之内/唯进薄麦粥/一升墓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普/
D.丁父艰哀/毁逾甚庐/于基侧一日之内/唯进薄麦粥一升/基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投官。
B.除,授予官职。《陈情表)里的“除臣洗马”就是“授予我洗马一职”之意,与“除”意思相近的还有拜、迁、擢。
C.庶子,一指旧时嫡子外的众子,一指周代司马的属官,晋以后为太子属官。文中的“庶子”为第二种含义。
D.敕,在古代,敕与皇权联系在一起,“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文中“敕荆州”即皇帝下令让司马皓回荆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皓性情纯厚,用情守礼。母亲去世后,他对母亲的哀悼超过了常礼,即使父亲常劝他进些饮食,他还是因为哀伤过度而瘦骨嶙峋。
B.司马皓至纯至孝,为人称道。新林之前多有猛兽,他在此结庐住了几年,豺狼绝迹,鸠鸟驯服地在灵庐息,新林后来仍在流传此事。
C.司马皓不忘旧情,忠诚不渝。他曾任太子庶子一职,梁室遭到屠戮,太子葬地不得其所,他秉持为臣之道,为太子争取到周朝的优待。
D.司马皓言传身教,家风严肃。妻子去世时,他的儿子司马延义冒着风雪,亲自把灵柩送回了京都,说明家风中的纯孝至情得以传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至号恸,必致闷绝,内外亲戚,皆惧其不胜丧。
(2)皓以宫臣,乃抗表周朝,求还江陵改葬,辞甚酸切。
2020-09-20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