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骆宾王(约640-68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569484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此地”指易水,点明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燕丹”则点明诗人所送的人。
B.易水曾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再次送别友人,诗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历史上荆轲刺秦前易水诀别的故事,“壮士发冲冠”,就是对史载送别时慷慨激昂的悲壮场面的概括。
C.第二句用典,流露出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D.第三句用一个“没”字做过度,由咏古转到现实,人已经逝去,易水却仍然寒气未消,这两句意味着荆轲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包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的感受。
E.诗中意象跳跃较大,但脉络清晰流畅,从始至终,一气呵成,平易中见工巧,语言浅近直白。
2.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骆宾王(约640-687)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相和歌辞 从军行

骆宾王

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顾”,看一眼。此处化用《战国策》苏代游说齐王前说到一匹马因伯乐“一顾”而身价倍增的典故,后人通常借此代指君恩。
B.“意气溢三军”中“溢”字,化抽象为具体,本为水多、满而涌出来,用于此处则渲染了全军将士充满了高昂的斗志、气概。
C.第二联运用对偶手法,说野地里的阳光从戈刃两边分照而下,天上的星星正好像刻在剑上的花纹,表面是盛赞兵刃,实际上是为了写景。
D.第三联用字精妙,着一“抱”字,拉开弓弦像怀抱着明月,着一“践”字,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两个词动感极强,呈现激烈的战斗场景。
E.这首诗间接抒情,以对待“生”“死”态度的对比,既写出了当时士兵鲜明的价值倾向,也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2.这首边塞诗语言有怎样的风格?试简析。
2017-06-04更新 | 11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①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别两个场面融为一体,深沉婉约。
B.“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C.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 ,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D.三四句“人已没”和“水犹寒”今昔对比虚实对照,斯人已逝,唯余易水寒冷彻骨如昔;表明荆轲不畏强权、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已不再流传、光耀后世,令人叹惋。
2.本诗借易水送别友人结合荆轲故事,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请试分条简析。
2020-04-22更新 | 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蓬莱镇      骆宾王

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

野楼疑①海气,白鹭似江涛。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②。

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舠。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注】①“疑”同“凝”。②二毛:指头发斑白的老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边城夜望高”一句中,“夜望高”是诗人的感觉,而这又和“断”字紧密联系,因城高阻绝而心乱,因心动而倍觉城高。
B.“野楼疑海气”一句中,用“疑(凝)”字,描绘出蓬莱阁周围雾霭凝而不固,于大静之中缓动向上的奇妙状态。
C.“白鹭似江涛”一句,承接上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白鹭群集,参差翱翔,上浮下沉,波澜壮阔的气势,实是生动传神之笔。
D.“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两句,言自己一直在做官,在官场中疲于奔命,不觉已是头发斑白的老人。想起这些,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E.骆宾王,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这是一首伤己诗,诗人借蓬来夜望,抒发了自己的情思。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7-05-08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