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576203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麦苗因春天久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为秋季霜降提前而冻坏。
B.“岁晏无口食,……薄暮不盈筐。”交代了农民的生活景况。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
C.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辛苦一整天采得满满一筐地黄,准备卖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希望换回一筐马吃的玉米、高粱。
D.诗人用平平淡淡的语言让采地黄者自述,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动作描写,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晚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E.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知识点】 白居易(772-846)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梦得暮秋晴夜对月相忆

白居易

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

秋深无热后,夜浅未寒时。

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

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洁白的月光洒满庭院,营造了诗意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颔联点明时令,“夜浅”对“秋深”,“未寒”对“无热”,准确而精炼。
C.颈联中的“病梨”,既是客观存在的暮秋之景,也是比拟自己的衰年之境。
D.尾联中,一“懒”字连接“相思”“相访”,道出了两人不能相见的原因。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
2023-06-17更新 | 5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注】①五束素:五捆白绢,五匹为一捆,一匹绢价格为三千二百钱。这里应指花的价钱。②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可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之人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B.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相随买花”。
C.诗人运用“张”“庇”“织”“护”等一系列动词,描绘了京城人们精心呵护花朵的场景,家家习以为俗。
D.诗人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在本诗中也有明显体现。
2.田舍翁在“叹”什么呢?田舍翁的“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2023-12-04更新 | 6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2019-11-06更新 | 2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