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592329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郑户曹①

宋•苏轼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注释】①郑户曹:郑仅,时赴任大名府(又称北京大名府)。②公业:东汉郑太的字。《后汉书》记载 他“阴交结豪杰。家富余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 ③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 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淡如也。杜甫曾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中所用郑太、郑虔的典故,都是郑姓的典故,切合被赠诗者之姓,可视为苏轼擅长用典的一个表现。
B.颈联用郑太因结交豪杰而食物不足的典故,意在表现郑户曹因为待朋友太大方,使得家中“僮羸马瘦”。
C.诗人用郑虔“在官贫约甚而淡如”的形象影射郑户曹虽处于贫困的境地,却不以贫困为忧的君子之风。
D.颈联承上写了郑户曹的贫困。诗人化用杜甫诗歌,表现郑户曹一直做小官,为他的怀才不遇而激愤。
E.苏轼与郑户曹朋友情深,在送别时,诗人想到友人的好客和贫困,既有离别的不舍也有对他的担心。
2.本诗首联和尾联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黎眉州

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这首七律诗是苏轼在密州任上时寄赠眉州知州黎镎的。黎镎,四川渠江人。②胶西:山东诸城。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它们和眉州均在西川。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欧阳修曾经以“文行苏洵,经术黎”向英宗推荐二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语言精炼,风格明快,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平淡中寓激情。
B.领联将瓦屋山和峨眉山对举,梦回萦绕的家乡山水如在眼前,借此来表达情感。
C.颈联笔锋一转,指涉现实,感叹如今再无爱好人才的贤能的欧阳修了。
D.尾联作者慰藉朋友:待我们像陶渊明当年一样归隐田园后,再一起赋诗、品酒,共度岁月。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文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0-03-11更新 | 6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 江 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神宗元丰二年(1079),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
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事一场大梦”一句感叹人生的虚幻,“人生几度新凉”中的“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几度”表明人生中的“新凉”有限,应当珍惜光阴,莫使年华虚度。
B.“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两句,词人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典型秋景,通过写纷纷落叶落到了自己的身上,来慨叹时光易逝,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C.“中秋谁与共孤光”一句点出了作此词的时间,“孤光”指独在天上的月亮,词人选取“中秋”这一节日作为背景,以哀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
D.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2.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
2019-06-12更新 | 1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点绛唇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登南楼赏月。杜甫诗亦云:“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③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千朵”写出了楼外繁密众多的鲜花朵朵竞相开放。
B.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闲适恬静。
C.下片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唱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戏谑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07-13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