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8 题号:594565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⑤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度:勘测规划。②浏如:水清澈的样子。③纡余:曲折萦绕。④间厕:交错。
1.第①段甲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哉B.耶C.也D.乎
2.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3.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想颠覆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B.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C.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D.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城郊营造穹谷、嵁岩、渊池,这不是靠人力所能完成的。
B.不费民力而能欣赏山水盛景,过去的难事却在永州却有了。
C.韦公来到永州有一个多月,在施政上没有值得称道的作为。
D.宾客们在欣赏了韦公的文章后,了解了韦公的志向和抱负。
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高司谏书(节选)

(宋)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以必以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已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足下其间                      厕:参与,置身
B.其后十一年                      更:经历,经过
C.而不以必以能也                         责:要求,求取
D.故辄布区区                       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但时时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B.今者推其实迹较之                 吾尝终日思矣
C.今又言事触宰相得罪               险衅,夙遭闵凶
D.又畏有识者责己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B.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C.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D.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过作/不一不才谏官尔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由年少之事写起,先回顾自己对高司谏由闻名到相识,多次怀疑他的为人,再联系他的所作所为得出“决知足下非君子”。
B.第二段为范仲淹辩护,在揭露高司谏趋炎附势前先荡开两笔,一说人性的刚果懦弱不可勉强,二说身惜官位乃庸人之常情。
C.文章实写高司谏的正直,虚写他的虚伪、不担当。作者褒贬分明,体现了一代文豪不存芥蒂的畅达胸怀和硬朗豪迈的气节风骨。
D.与其说欧阳修对范仲淹充满同情,不如说在心底潜隐着“惺惺相惜”之意,更表现出他对范仲淹刚正与博学的推重与赏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2022-10-14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待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王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B.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C.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D.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姻家,是古时对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的称呼,也称“亲家”。
B.夏,文中指党项人在河西走廊一带所建政权,也称“西夏”。
C.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意思和民间所说的“清官”近似。
D.乡书手,原为乡里正的书记员,后职权不断扩大,势压一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身居要职者写信,说他可以担当重任。
B.苏涣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后又被起用。他任职期间尽职尽责,管理宽和,却又举措得当,百姓十分敬畏。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想让儿子在自己离任后接任。苏涣认为他儿子没有资格担任相关职务,坚决不同意。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下父亲的遗事,并遵照父命交给苏辙修改;苏辙略作补充写成这篇墓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2)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5.文中包拯称赞苏涣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2-05-29更新 | 3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函三序

方苞

①道之不明久矣,士欲言中庸之言,行中庸之行,而不牵于俗,亦难矣哉。A苏子瞻曰:“古之所谓中庸者,尽万物之理而不过;今之所谓中庸者,循循焉为众人之所为。”B自吾有知识,见世之苟贱不廉,奸欺而病于物者,皆自谓中庸,世亦以中庸目之。C其不然者,果自桎焉,而众皆持中庸之论以议。D

②其后燕人刘君函三令池阳,困长官诛求,弃而授徒江淮间,尝语余曰:“吾始不知吏之不可一日以居也。吾百有四十日而去官,食知甘而寝成寐,若昏夜涉江浮海而见其涯,若沈疴之霍然去吾体也。”夫古之君子不以道徇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刘君所行,□非甚庸无奇之道□?而其乡人往往谓君迂怪不合于中庸,与亲呢者则太息深颦,若哀其行之迷惑不可振救者。虽然,吾愿君之力行而不惑也。

无耳无目之人,贸贸然适于郁栖坑阱之中,有耳目者当其前,援之不克,而从以俱入焉,则其可骇诧也加甚矣。凡务为挠君之言者,自以为智,天下之极愚也,奈何乎不畏古之圣人贤人,而畏今之愚人哉?刘君幸藏吾言于心,而勿以示乡之人,彼且以为诪张颇僻,背于中庸之言也。

[注]①自桎:自己束缚自己,指坚守节操。②诛求:敲诈勒索。③郁栖:粪池,污秽停积的地方。④诪张颇僻:狂妄偏邪。

1.将“夫能为众人之所为,虽谓之中庸可也”填入第①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岂……哉B.如……何C.无乃……乎D.何……为
3.从论证方法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4.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2022-08-02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