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595287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用疑问开篇,写出万家团聚之际,作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的景象。
B.颔联第一句明点题中“除夜” ,第二句“万里”,不仅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且指出心理上的距离,把悠悠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并列映衬。
C.“支离笑此身”中“笑”有苦笑之意,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的笑。
D.“明日又逢春”中“又”字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
E.尾联表达作者虽然日渐衰老,满腹愁绪,但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2.本诗抒发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知识点】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尾联“吴中近事均知否?”诗人自问自答,告诉好友每家的团扇上都画着他。
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2020-03-11更新 | 8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见说:听说。③升沉:指功名得失。④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入蜀的道路,从蜀道之难开始,它与《蜀道难》开篇写法类似,感情强烈。
B.颔联承“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形象。
C.诗人用君平的典故,委婉告诫朋友不要沉迷名利,其中也不乏对自身身世的感慨。
D.全诗开阖顿挫,变化万千。颔联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道风景可乐,尾联以议作结。
2.你认为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2021-02-24更新 | 26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泉

【唐】薛涛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注: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幼年随父亲流寓成都,后定居成都浣花溪。
(1)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作简要说明。
(2)这首诗在景与情的关系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011-03-14更新 | 7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