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王安石(1021-108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597458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夕

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注]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曈曈: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杨朴:北宋布衣诗人,他的诗别出新裁,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富有妙趣和哲理。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B.七夕:节日名。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话,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旧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对空摆上织物,向牛郎乞求智慧机巧,称为“乞巧”。
C.“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月出东山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D.“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
E.“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
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中国民间的节日,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诗词,完成题目。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登临送目”开篇,前三句交代了时令、地点、天气,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为抒怀奠定基调。
B.上阕极力渲染金陵秋色,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是难以用画笔描绘出来的。
C.下阕“念往昔”三字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其中“繁华竞逐”道出了六朝更替的原因。
D.“六朝旧事随流水”运用比喻写出了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无奈,流露出作者壮志未酬的悲叹。
2.这首词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04-19更新 | 4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注】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是六朝古都,词的前两句就是盛赞它的繁华的。“自古”二字点明金陵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则指帝王之气。
B.上片的末句借用了李白的诗句。这里的“晋代”指的是东晋。“衣冠”原指衣服和礼帽,这里借指达官贵人,社会名流。
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词人的悠闲自在。“回头”一语双关,视角由楼内转向楼夕卜,又从历史回忆过渡到眼前实写。
D.词的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以“空自流”的长江之水的无情,来衬托词人内心之有情,扩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
2.本词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
2023-07-09更新 | 1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③谩,同“漫”,徒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中,“彩舟”“星河”色彩丰富,“云淡”“鹭起”动静相宜,词人认为便是图画也难以完备地展现出这肃爽的金陵秋景。
B.下阕中,词人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而导致国家覆灭,继而责怪商女之流不知亡国之恨,自己亦陷入对兴亡荣辱的慨叹中。
C.全词用典贴切,如“千里澄江似练”,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出了长江的澄澈之美。
D.全词上阕写景,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初”字吟味,“肃”字点醒,笔力遒劲;下阕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情兼有议论。
2.请简要分析下阕的抒情方式。
2022-06-26更新 | 1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