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其他西汉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0 题号:5978214
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民歌,完成后面各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耐人寻味:“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B.老兵“道逢乡里人”,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直说:“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
C.本诗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采薇》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为国赴难的责任感和抵御外侮的自豪感,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十五从军征》反映汉魏战乱之际无休止的战争带给百姓深重的痛苦,情感基调是悲凉沉重的。
E.本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情真意切,语言清新雅致,体现汉乐府的艺术特点。
2.此诗为叙事诗,请指出谋篇构思上有哪两条线索,并做简要说明。
【知识点】 其他西汉作家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诗句,完成下列小题。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这几句诗采用的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排比和比喻B.夸张和渲染
C.铺陈和排比D.赋、比、兴
2.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B.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以博得焦母的好感,来促使焦母改变主意。
C.借此延缓别离时间的到来,反映了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临别时精心修饰,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
3.“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对这句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下堂别姑,泪落不止,和小姑叙旧,望小姑在阿母面前美言几句。
B.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这么快。这是夸张写法,极言时光过得快。
C.这几句话客观地叙述了兰芝眼看着小姑长大成人的事实。
D.和小姑叙旧,希望小姑能帮助她和焦仲卿维持坚贞的爱情。
4.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5.选择与“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所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
A.烟笼寒水月笼沙B.秦时明月汉时关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019-03-03更新 | 3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选出对《涉江采芙蓉》有关诗句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A.首二句,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予爱人、友人等的习俗。
C.“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从思妇的单一角度来抒写对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2019-01-02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今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对这两首诗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即兴之作,“感于哀乐,缘事面发”,是内心真情的流露。
B.项诗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悲歌,刘诗是英雄得志的凯歌。
C.项诗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刘诗表达了他既能创业又能守业的豪迈气概。
D.两首诗的风格都豪放,只是在表达感情时用词上不同。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19-01-21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