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599631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父福进,历事后唐至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三节度。继筠幼时与群戏,必分行伍为战阵之象。晋初,补殿直。周祖讨三叛,表继筠从行。贼平,改供奉官。


       广顺初,福进镇真定,署衙内都校,尝领偏师出土门,与并人战,斩首数千级,以功领钦州刺史。契丹将高模翰率二千骑扰深、冀,以苇筏度胡卢河。继筠与虎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率兵拒之,至武强,获老稚千余人,模翰遁去。俄随福进入朝,为内殿直都知。福进卒,起复,为濮州刺史,领兵戍静安军。契丹内侵,继筠逆击败之,改棣州刺史。世宗征瓦桥关,命继筠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并人数千众。恭帝即位,以为西北面行营都监。

建隆二年,升棣州为团练,以继筠充使。三年,命为关南兵马都监。乾德四年,加本州防御使。开宝元年秋,命昭义节度李继勋等征太原,以继筠为先锋部署。至涡河,与并人遇,击走之,夺汾河桥,败其众于城下,获马五百匹,擒其将张环、石赟以献。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翌日亭午,俟卿来奏捷也。”至期,帝御北台以俟。见一骑自北来,亟遣逆问之,乃继筠子承睿来献捷。生禽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初,并人恃契丹为声援,及捷奏,太祖命以所获首级、铠甲示城下,并人丧气。继筠以功拜建武军节度、判棣州。三年,来朝,诏赐鞍马、戎杖,令戍边。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未几,卒,年五十一。帝亲临之,为之流涕,从容谓侍臣曰:“继筠捍边有功,朕不早授方镇者,虑其数奇耳。今才领节制,果至沦没,良可惜也。”赠侍中,赙绢五百匹,中使护丧,令以生平所佩剑及介胄同葬。

继筠深沉有智略,前后备边二十年,与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善揣边情,边人畏伏,多画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何继筠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B.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C.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D.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就是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
B.行伍,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为行,二十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C.团练,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唐代宋代都设有团练使一职,如北宋苏轼曾任黄州团练使。
D.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继筠被周祖上表推荐随行讨伐三叛。平定叛乱后,他就由原先增补的殿直,改任为供奉官。
B.何继筠在衙内都校任上曾率领偏师出土门,与并军作战,斩首数千级。因为有功,后来担任钦州刺史。
C.开宝二年,正驻兵阳曲的何继筠,被太祖急速召到了太祖所在地,并授以计谋策略,以抵御契丹。契丹大败后,何继筠因为立功被升为建武军节度使。
D.建隆三年,何继筠来朝,皇帝下召赏赐鞍马、戎杖,命令戍守边疆。死后,皇帝亲自前去吊唁,为他流泪,并表达对他功劳的肯定和逝世的惋惜之情。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禽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
(2)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少负俊材,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即位,治永昭山陵,悉用乾兴制度。獬言:“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先帝节俭爱民,此天下所共知也。而山陵制度,乃欲效乾兴最盛之时,独不伤俭德乎?愿饬有司,损其名数。”不报。又上疏言:“陛下初临御,恭默不言,所与共政者七八大臣而已,焉能尽天下之聪明哉?愿申诏中外,许令尽言,虚心求之,必能有益治道。”帝嘉纳之。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治平中,大水求言,獬上疏曰:“陛下侧身思咎,念有以消复之,不知求忠言者,将欲用之邪,抑但举故事邪?观前世之君,因变异以求谏者甚众,及考其实,则能用其言而载于行事者,盖亦鲜矣。今诏发天下忠义之士,必有极其所韫,以荐诸朝,一日万机,势未能尽览。如是则与前世之为空言者等尔。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天下之进言也甚难,而上之受言也常忽。愿陛下采群臣之章疏,容而听之,以出夫前世之为空言者,无令徒挂墙壁为虚文而已。”还,判三班院。神宗初,召獬夕对内东门,拜翰林学士。权发遣开封府。民喻兴与妻谋杀一妇人,獬不肯用按问新法,为王安石所恶,出为侍读学士、知杭州。未几,徒青州。方期青苗钱,獬言:“但见其害,不忍民无罪而陷宪网。”引疾祈闲,提举鸿庆宫,卒,年五十一。家贫子弱,其枢藁殡僧屋十余年,滕甫为安州,乃克葬。

(选自《宋史·郑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B.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C.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D.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修起居注,指宋时掌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
B.山陵,原指山岳,后喻指帝王,旧时也可指帝王的坟墓。文中意指英宗。
C.临御,指君临天下,治理国政;也指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
D.青苗钱,是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獬才华横溢,年轻有为。他年少时就以才学闻名,诗文秀拔,虚浮之人不敢侵扰他,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入朝做官。
B.郑獬直言进谏,恪尽职守。英宗即位后,郑獬谏言应降低修治永昭山陵的等级;后又上书建议英宗招纳天下贤士,广开言路。
C.郑獬积极进言,谈吐有据。治平年间发生重大水灾,郑獬进言英宗应吸取前世经验,宽容听取群臣建议,让好的建议能切实施行。
D.郑獬怜恤百姓,家境贫苦。他调任青州后因不忍看到青苗钱危害百姓,请求病休;去世后因家贫子弱,棺柩放置了十多年未下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
(2)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
5.为广开言路、采纳忠言而不流于“但举故事”的形式,郑獬提出了哪些具体意见?请结合你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以说明。
2021-08-19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岁约户税为多少,率取足贫下,若谷始置籍备勾检。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累迁度支员外郎、权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会河决白马,调取刍楗,同列卢士伦协三司意,趣刻扰州县,而若谷宽之。

②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浙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

③加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卒挽舟过境,寒瘠甚者,留养视之,须春温遣去。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爨。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拜参知政事。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耳疾,累上章辞位,以太子少傅致仕

(节选自《宋史·李若谷传》)

【注】①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②取赇:贿赂。 ③芍陂(quèbē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④舂(chōng):舂米,把谷类的壳捣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B.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C.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D.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程:意为符合标准;“中”与《庖丁解牛》中的“莫不中音”的“中”同义。
B.稍息:与“稍息”的今义不同,文中意为渐渐停止。
C.若谷绳以法:这句的句式和《石钟山记》中的“得双石于潭上”句式相同。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若谷任长社县尉时,根据木材的用途,让百姓自行按不同尺寸交纳,防止属吏借此向百姓索要好处。
B.李若谷知寿州时,找到冒名占地的豪强地主并驱逐了他们,盗贼挖堤的行为才被制止。
C.李若谷担任延州知州时,采用制作石版修筑河岸,再用木柱拦护的方法治理黄河泛滥,成效显著,还节约了治水的人工和费用。
D.在并州任职时,李若谷拿自己的钱资助因贫困而不能嫁娶的百姓,他还给弃妻出走的人设立期限,逾期不归就准许他们的妻子改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
(2)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爨。
5.李若谷多在地方任职,简要概括他治理地方时有哪些共同特点?
2023-07-06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载,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遒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俗为先,每月吉,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

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西铭》曰:乾称父而坤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程颢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知太常礼院,复以疾归,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改)

注释:①二程:宋代理学家程颢和程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
B.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
C.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
D.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也有字,名供长辈称和自称,字供晚辈或平辈称。
B.《易》为儒家经典,是《师说》中提到的“六艺经传”的“六艺”之一。
C.“敦本善俗”中的“善”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的“善”意思相同。
D.“具酒食”中的“具”指准备,与《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具”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载天资聪明,谦虚好学。年轻时曾投书拜谒范仲淹,在其劝勉下,读《中庸》求佛道。
B.张载以民为本,教化百姓。作云岩县令时,每月吉日召集乡老,劝酒招待,倡导民俗向善。
C.张载安贫乐道,志存高远。常旧衣陋食,教导弟子尊礼养性,要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D.张载学古力行,开宗立说。程颢评价其《西铭》发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2)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
5.张载最终成为了范仲淹所预言的“远器”,请从文章第一段中归纳他“成器”前的探索之路。
2023-06-13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