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学常识综合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6008684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收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官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内官,内臣等。
C.“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请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知识点】 文学常识综合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2020-09-22更新 | 7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各项中,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杂曲”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根据字数来分,有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也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乐曲与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2018-11-27更新 | 22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等,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首词一定有词牌,但不一定有词题。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B.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或一场)组成。
C.元杂剧在音乐上,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宫调即调式,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前标示的【正宫】就是本套曲子的宫调,【端正好】就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D.元杂剧在角色上,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末为男角,旦为女角;净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此外还有以剧中人物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年轻男子)、孛老(老年男子)、洁(和尚)等。
2019-06-06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