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庄子(约前369-前2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602863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天之云。是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舟;置杯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翼若天之云             垂:低垂
B.《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C.使使厚迎之                 币:礼物
D.子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独: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卿相,尊位
B.生物之息相吹也                 文绣
C.则芥为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D.置杯则胶                           以快吾志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B.甲文第三段以浅水不能浮起大舟,杯水只能浮起芥草而不能浮起水杯为喻,说明巨大的鹏鸟必须凭借大风才能高飞。
C.大鹏高飞南行,是虚构的寓言,但甲文引述《齐谐》的记载来表示言出有据,具有一种相互印证、交相辉映的效果。
D.乙文写庄子为了避开政治的灾祸,不受重利尊位的诱惑,拒绝楚王的聘请,这表明庄子已经达到了“逍遥”的境界。
4.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庖丁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二)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天年。”

夫子出山,舍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B.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批评
C.物而不物于物                           物:役使
D.人伦之传则不                           然:这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文惠君解牛             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无厚入有间
C.问                              天年
D.夫子出                       故人之家
4.下列对文段(二)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因不能鸣而被杀,庄子认为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
B.山木和“雁”的命运也表明:人生于世,凶险很多,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出怎样做才能规避危险。
C.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D.人类与万物有所不同,比如说贤能就可能受到谋算,无能又会受到欺侮,所以说不可能“得而必”。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2)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2022-05-26更新 | 1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③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④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莫不(        )   (2)如土(        )
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善哉!技至此乎?(     )
A.大概     B.通“盍”,为什么不       C.通“盍”,为什么       D.本来
(2)刀而藏之(     )
A.锋利的     B.通“缮”,揩拭     C.良好的     D.磨砺
3.下列各组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族庖月更刀,折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劝学》)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C.技经肯綮之未尝/舆薪之不见(《齐桓晋文之事》)
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不拘于时(《师说》)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描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的神态动作。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跃然纸上。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形象化。
C.《庖丁解牛》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为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
D.《庖丁解牛》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6.简要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2023-04-12更新 | 21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二: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节选自《庄子·杂篇》)

材料三:

宋有狙公者,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节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①狙,猕猴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损其家A口充B狙之欲C俄而D匮焉E将限其食F恐众狙之不驯G于己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贻,指赠送,与《师说》中的“作《师说》,以贻之”的“贻”意思相同。
B.举,指举起,与成语“一举两得”“轻举妄动”中的“举”意思都相同。
C.少,指轻视、认为……少,与《赤壁赋》中的“少焉”的“少”意思不同。
D.爱,指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而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
B.材料二中两次描写河伯的神态,一“喜”一“叹”,“喜”表现的是志得意满,“叹”表现的则是看到北海的汪洋恣肆后的赞叹之意。
C.材料二通过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阐明了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一切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材料三可以提炼出“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原指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后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反复无常。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庄子文章的说理方式及其效果。
2024-02-07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