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庄子(约前369-前2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𬴃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

梓庆销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鐻”同“虡”,指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②公朝:见君主。③骨:同“滑”,乱之意。

1.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后A入山林B观C天性D形躯E至矣F然后G成H见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何、怎么,与《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的“盖”意思不同。
B.善,揩拭,擦拭,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的“善”意思不同。
C.“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评价,如惠王、宣王、太祖。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比它低一等的是“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庖丁解牛时,手足并用,肩膝同举,写出了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两句运用了类比,写出了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
B.甲文中,梁惠王由“解牛之道”品悟出“养生之道”: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不妄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C.乙文写了一位专技者梓庆的精修用心的过程,以喻与自然为一的道理,创作者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创作出出神入化的作品。
D.两篇选文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体现了庄子散文最主要的艺术特色: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5.两文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茫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铧,以豪桀士为夹。此剑一用,四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

(节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臣上说A大王B而逆C王意D下不当E太子F则身刑而死GH尚安所事金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指厌倦,与《六国论》“暴秦之欲无厌”和“贪得无厌”中的“厌”词义不相同。
B.当,指应当,与《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和“当仁不让”中的“当”词义相同。
C.趋,特指礼貌性地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秦汉之后“入朝不趋”成为皇帝对臣子的恩宠。
D.封,指疆界,与《烛之武退秦师》“又欲肆其西封”和“封疆大吏”中的“封”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文王喜欢剑术,众多剑士在他面前日夜搏击。国家日益衰弱,诸侯们就一起商量如何劝说赵文王。
B.庄子不接受太子派人送给他的千金,和使者一同前去拜见太子,并认为无论劝说是否成功,都无需千金。
C.面对赵王的询问,庄子说用剑术和赵王交流,向赵王夸赞自己的剑术能十步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
D.赵王让剑士们较量了七天,死掉了六十多人,从中选出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宫殿下,才召见庄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请治剑服。
(2)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5.庄子以“三剑”喻三种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施良娣,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材料二:

原宪居鲁,环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愿,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缎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节选自《庄子·让王》)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先生A君尝欲授之B政C以为国相D辞E不为F是G有余贵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牖,指窗户,与《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的“牖”词义相同。
B.卑,指身份地位低下,与《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词义相同。
C.堵,指墙壁,与成语“传神阿堵”中的“堵”词义不同。
D.《商颂》,是《诗经》“风”“雅”“颂”中的颂篇之一,为先秦时代的商朝诗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娄先生死后,曾子带门人去吊唁,发现黔娄先生头枕土块,躺在柴草之上,身上盖的被子连头脚都不能覆盖。
B.黔娄的妻子乐贫行道,黔娄活着时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隐居生活,黔娄死后她不伤心,丧事从简,得到人们夸赞。
C.原宪非常贫穷,他住的房屋,用生草盖着屋顶,用桑条做门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却能端坐于其中弹琴。
D.曾参住在卫国,三天没有生火做饭,十年没有添置新衣,脸饿得浮肿,衣服破破烂烂,手足都是老茧,却能朗声高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
(2)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5.黔娄、原宪和曾子这三个人都拥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4-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核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渝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②渝(yuè):煮。

【乙】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悟悟,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节选自《庄子·至乐》)

1.【甲】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闻[A]而赋之[B]且名[C]其台曰“超然”[D]以见余之[E]无所往[F]而不乐者[G]盖游[H]于物之外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意思是“往,到”,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词义相同。
B.登,指庄稼成熟、丰收,与成语“五谷丰登”中的“登”字意思相同。
C.子由,苏辙的字。古人的名一般供长辈称呼和自称,字一般供平辈和晚辈相称。
D.夭,指少壮而死,古代常用于描述人夭亡,也可用于描述草木繁盛的样子。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用了三个对偶句,组成排比句组,语调抑扬起伏,气势充沛,使钱塘、胶西两地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苏轼舍安就劳、去美就简的遭遇。
B.【甲】文作者修缮超然台时利旧成新,不劳民伤财。登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抒发的感情比较复杂。
C.【乙】文写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富贵寿善”为重,以“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为乐,庄子对这种世俗所从之乐持否定态度。
D.【乙】文中庄子认为,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衰老得糊里糊涂,长久处于忧愁之中而不死去,是非常痛苦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2)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5.【甲】文中,苏轼有哪些具体的做法能够体现出【乙】文中庄子的观点?
2024-04-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犹有存者。北俯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材料二: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天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节选自《庄子·至乐》,有删改)

【注】①胶西:山东密州。②瀹(yuè):煮。③誙誙然:一定要取得的样子。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且仅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方是时A予弟B子C由D适在济南E闻F而赋之G且名H其台曰超然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覆,指内心反复不定,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于反覆不宜卤莽”的“反覆”意思相同。
B.比,指连续、接连,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思不同。
C.烈,指功业、功绩,与《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的“烈”意思相同。
D.“吾未之乐也”与《石钟山记》中“古之人不余欺也”的特殊句式类型一致。
3.下列对原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文中指出人有无穷的欲望而且被束缚在外物之中,眼界狭小,出现了寻求祸患而逃避幸福的反常情况。
B.苏轼调任密州知府之时,车马劳顿、栖身于粗木建造的陋室,远离杭州美景,又自感愚拙无能,身心备受煎熬。
C.虽同为“记”,但《超然台记》与《登泰山记》写法不同,苏轼由理入事,由事及景,再以理收煞,布局密合。
D.庄子认为,乐与忧共存,即使是长寿的人,当他衰老得糊里糊涂,长久处于忧愁中而没有死去时,也会十分苦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2)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5.苏轼与庄子的快乐观有哪些相似之处?
2024-04-08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二)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节选自《庄子·秋水)

(三)

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带甲以围孔子舍,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汝歌,予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四)

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困誓》

[注]文:文明,礼乐制度。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水A行不避蛟龙者B渔父之勇也C陆D行不避兕虎者E猎夫F之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适陈”的“适”意思是“到,去”,与“少无适俗韵”的“适”意思不同。
B.“阳虎尝暴匡人”中“暴”意思是“欺凌”,与“虽有槁暴”中的“暴”意思不同。
C.“我讳穷久矣”中的“讳”意思是“忌讳”,与“避父讳”的“讳”用法不同。
D.“吾命有所制矣”中“制”意思是“制度”,与“制六合”的“制”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上天如果要毁灭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他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说明他认为上天此时是不会让他死的。
B.孔子把尧、舜时代和桀、纣时代做对比,是为了说明一个人贫穷或者通达不仅是才智而且是时运所造成的。
C.当匡简子把孔子错认为阳虎想要杀他的时候,子路举起载要搏斗,孔子阻止,批评子路这么做是内心缺少仁义。
D.孔子认为如果自己被杀是因为不讲《诗》《书》,不修习礼乐,那么是自己的过错,如果是因为相貌像阳虎,则是天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2)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
5.四则材料中,孔子面对围困的态度是相同的,但理由各有侧重,表达了作者的不同观点。《史记》《庄子》和《韩诗外传》的记载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2024-04-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鲍焦衣弊肤见,挈畚持蔬,遇子贡于道。子贡曰:吾子何以至于此也?鲍焦曰:天下之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爽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止者,毁廉也。行爽廉毁,然且弗舍,惑于利者也子贡曰: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非其世而持其蔬,《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此谁有之哉?鲍焦曰:于戏!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愧而轻死。于是弃其蔬而立槁于洛水之上。君子闻之,曰:廉夫!刚哉!夫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行嫌者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为人不祥。鲍焦可谓不样矣!其节度浅深,至于是矣!《诗》云:亦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选自《韩诗外传·卷一》,有删减)

材料二:

盗跖曰: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孔子再拜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无往见跖邪?

孔子仰天而叹曰:然!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选自《庄子·杂篇·盗跖》,有删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丘A所谓B无病C而自灸也D疾走E料虎头编虎须F几G不免H虎口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指抛弃,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思相同。
B.适,指恰好,与《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去”的“适”意思不同。
C.趋,指小步快走,与成语“亦步亦趋”中的“趋”意思相同,与“步”意思相对。
D.轼,指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与“轮”“轴”“辕”都是古代车子主要组成部分。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认为鲍焦与社会无法划清界限,鲍焦认为,贤者看重出仕,却不看重隐退;廉者易感到羞耻,却不在意死亡,于是便死在了洛水边。
B.君子认为鲍焦品行刚硬,德行不够深厚,他立下了与天地等同的志向,不能自我宽容,矫饰行为非议世事,因此为人“不祥”。
C.盗跖列举了六个被世人称为有道德的圣贤,认为他们轻视生命,把生命浪费在名声上的行为不可取,与他的“全真”主张相悖。
D.《庄子·杂篇·盗跖》写了盗跖反驳孔子的话并对孔子严加斥责,称之为“巧伪”之人,盗跖的态度大大出乎柳下季的意料。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爽廉毁,然且弗舍,惑于利者也。

(2)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无往见跖邪?

5.请结合材料中盗跖的言语和孔子的神态推断孔子对鲍焦的评价。
2024-03-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十日,子路为烹,孔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褫人衣以酤酒,孔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哀公迎孔某,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子路进,请曰:“何其与陈、蔡反也?”孔某曰:“来,吾语汝。曩与汝为苟生,今与汝为苟义。”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污邪诈伪,孰大于此?

(节选自《墨子·非儒》)

材料二: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节选自《庄子·让王》)


〔注〕①糂:米粒 ②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孔子曾游于卫,卫人因憎恶他而铲除了他留下的形迹;孔子曾游于宋,在一棵大树下与门人讲学,桓魋因憎恶孔子而砍掉了那棵大树。③削然:安然的样子。④扢然:兴奋、喜悦的样子。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丘抱仁义之道A以遭B乱世之患C其何穷D之为E故内省F而不穷于道G临难H而不失其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豚,指小猪。与《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鸡豚狗彘之畜”的“豚”意义相同。
B.逐,指被驱逐。《阿房宫赋》中“函谷举”的“举”表示被攻占,两者用法相同。
C.藉,欺凌。与《谏逐客书》一文中的“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藉”意义相同。
D.干,指盾牌,是一种护身武器,与现在所说的“干戈相见”中的“干”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与弟子面对陈蔡之困不讲礼仪是为了求义,而面对鲁哀公的召见,孔子遵循礼仪是为了求生。
B.孔子辗转于多国,不被接受遭到冷遇,却弹琴吟唱,不曾中断,子路、子贡认为孔子不懂得羞耻。
C.孔子否定了子路的观点,认为这说法很奇怪,君子通达于道叫做通达,不能通达于道叫做走投无路。
D.孔子认为面对危难,自己并没有丧失德行,犹如严寒到来,霜雪降临之时,松柏仍然郁郁葱葱。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
(2)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5.材料二中,孔子用三段论的推理方式反驳了子路“如此者可谓穷矣!”的观点,请分别说出孔子推理过程中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2024-03-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榆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②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

③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

④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此孔氏之所治也。”

⑤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

⑥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大道也。”

⑦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至泽畔而求之。

⑧客曰:“子将何求?”

⑨孔子曰:“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辛相丘也。”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至今,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客曰:“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凌。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太多事乎?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总;莫之顾而进,谓之佞;希言道意,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称伪纵恶,谓之愿;不择善否,偷拔其所欲,谓之险。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此四患也。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选自《庄子·杂篇·渔父》,有删改)

1.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B.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C.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D.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宰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何为者也?”与《兼爱》中的“当察乱何自起”句式类型不同。
B.“鼓”指“弹奏”。与《五石之弧》中的“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的“树”词性变化一致。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文中泛指官吏。
D.“矜”指夸耀自大。与《老子》中的“自矜者不长”的“矜”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向子贡、子路询问孔子,两人一一回答孔子的籍贯、姓氏和从事的事业,渔父了解后作出了评价。
B.孔子听闻子路的转述后,猜测渔父是一个圣人,连忙起身追去,向渔父请教,可见孔子是个好学的人。
C.本文渔父直接批评孔子“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太多事乎”,即不在其位不谋其职。
D.渔父认为的八种毛病是:越权管事、妄言多语、阿谀谄媚、好言人恶、挑拨离间、狡诈虚伪、不分善恶、以及自私阴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此孔氏之所治也。
(2)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5.第⑥段末尾,渔父评价孔子远离大道,他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原因。
2024-03-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二: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节选自《庄子·杂篇》)

材料三:

宋有狙公者,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节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①狙,猕猴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损其家A口充B狙之欲C俄而D匮焉E将限其食F恐众狙之不驯G于己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贻,指赠送,与《师说》中的“作《师说》,以贻之”的“贻”意思相同。
B.举,指举起,与成语“一举两得”“轻举妄动”中的“举”意思都相同。
C.少,指轻视、认为……少,与《赤壁赋》中的“少焉”的“少”意思不同。
D.爱,指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而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
B.材料二中两次描写河伯的神态,一“喜”一“叹”,“喜”表现的是志得意满,“叹”表现的则是看到北海的汪洋恣肆后的赞叹之意。
C.材料二通过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阐明了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一切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材料三可以提炼出“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原指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后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反复无常。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庄子文章的说理方式及其效果。
2024-03-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