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83 题号:61267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寿,宇长寿,河南洛阳人也。寿少孤,性仁孝。九岁丧父,衷毁骨立,宗族乡党咸异之。事母以孝闻。及长,颇涉经史。周武成初,封隆城县侯,邑千户。开皇初,议伐陈,以寿有思理,奉使于淮浦监修船舰,以强济见称。四年,参督漕渠之役,授尚书主爵侍郎。八年,从晋王伐陈,除行台左丞,兼领元帅府属。及平陈,拜尚书左丞。高祖尝出苑观射,文武并从焉。开府萧摩诃妻患且死,奏请遣子向江南收其家产,御史见而不言。寿奏劾之曰:“臣闻天道不言,功成四序,圣皇垂拱,任在百司。御史之官,义存纠察,直绳莫举,宪典谁寄? 今月五日,銮舆徙跸,亲临射苑,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窃以人伦之义,伉俪为重;资爱之道,乌鸟弗亏。摩诃远念资财,近忘匹好,又命其子舍危惙之母,为聚敛之行。一言才发,名教顿尽。而兼殿内侍御史臣韩微之等,亲所闻见,竟不弹纠。若知非不举,事涉阿纵;如不以为非,岂关理识?臣谬膺朝寄,忝居左辖,无容寝默,谨以状闻。”上嘉纳之。寻授太常少卿。数年,拜基州刺史,在任有公廉之称。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左仆射杨素为行军元帅,寿为长史。寿每遇贼,为士卒先,以功授大将军,迁太府卿。四年,拜内史令,从帝西讨吐谷浑。寿率众屯金山,东西连营三百余里,以围浑主。及还,拜右光禄大夫。七年。兼左翊卫将军,从征辽东,行至涿郡,遇疾卒,时年六十三。帝悼惜焉,哭之甚恸。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曰景。

(节选自《南书·元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B.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C.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 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D.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 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 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 世略不合此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渠指人工开凿的河道,主要用于漕运。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其代表。
B.徙跸是指移动帝王的车驾,代指帝王出行或命驾回宫。此处指的是帝王出行。
C.乌鸟即乌鸦,《陈情表》“乌鸟私情”即借“乌鸦反哺”表达自己回报生母之情。
D.名教是以儒家所定的名分和儒家的教训为准则的道德观念,在封建时代影响很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寿富有才智,精明干练。他曾经在朝廷议伐陈朝之时奉命到淮浦监造舰船,后来又参与到监造漕渠的工程之中,陈朝平定之后被任命为尚书左丞。
B.元寿直道而行,检举御史。他认为天道运行体现在四季更迭,圣主治国需要各个部门大力配合,御史需尽监察检举之责,否则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
C.元寿谏言弹劾,情理并茂。他指出萧摩词在妻子垂危之时让儿子前往江南搜刮资财,事理上违反儒家伦常道义,情感上亏负夫妻、母子之间的情谊。
D.元寿文武兼备,胆识过人。他博览经史,因为官公正清廉而被授予刺史之职,在战斗中遇敌则身先上卒,曾调集军队连营三百里围困吐谷浑的军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岁丧父,哀毁骨立,宗族乡党咸异之。事母以孝闻。
(2)臣谬膺朝寄,泰居左辖,无容寝默,谨以状闻。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二)文言文说理文本阅读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昔舜诫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天下莫与汝争功。’又《》曰:‘人道恶盈而好谦。’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谏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天高听卑,何得不畏?群公卿士,皆见瞻仰,何得不惧?以此思之,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征曰:“古人云:‘靡不有初,鲜有终。’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无倾覆矣。唐虞所以太平,实用此法。”

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病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惟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知。故《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曰:“《易》云:‘劳谦,君子有终,吉。’诚如卿言。”诏赐物二百段。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六》)

1.对文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则以为正自守谦恭                                 合:应该
B.汝惟不,天下莫与汝争功                           伐:讨伐
C.在身有不是之事                                        傥:如果
D.靡不有初,鲜有终                                 克:能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中国古代帝王常用庙号。汉代以后,王朝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通常为“太宗”。文中的太宗是唐太宗李世民。
B.《易》,古代有《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所以现在的《易经》一般即指《周易》。
C.唐虞,传说中上古明君舜和禹的并称。舜有孝道,是“二十四孝”之首,禹治大水有功,二人都是通过禅让制获得君位的。
D.给事中,中国古代官名。顾名思义,供职于宫禁之中,常常陪伴于皇帝左右,给皇帝提供咨询,唐朝时给事中隶属于三省六部中的门下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记录了唐太宗与大臣魏征、孔颖达的对话,对话中有多处引用,无论是舜告诫禹的话,还是引用《易》《论语》的名言,都是引用来说明谦虚的道理。
B.魏征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诤臣,在这篇文章中,唐太宗对他表达了天子应常谦常惧,不要自高自大的道理,魏征马上提醒他要始终如一,一日慎过一日。
C.孔颖达认为,《论语》中“有若无,实若虚”的意思是,即使自己有知识有能力,表面上却不表现出来,这样谦虚的美德,是天子庶人都应当共同遵守的。
D.对于太宗皇帝的疑问,孔颖达引经据典,一一作答,总结自古以来骄傲亡国的教训,向太宗皇帝进言,获得太宗皇帝的认可与奖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己之才艺虽多,犹病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2017-11-05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人,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世孙也。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帝以晋哀帝兴宁元年,岁在癸亥三月壬寅夜生。及长,熊杰有大度,风骨奇伟。

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晋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朝廷遣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帝参府军事,命与数十人觇贼。遇贼数千,帝便与战,所将人多死,而帝奋长刀,所杀伤甚。牢之子敬宣疑帝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 遂平山阴,恩遁入海。

自晋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禁止。至是,会稽余姚虞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帝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

元熙元年正月,晋帝诏帝入辅,又申前令,进公爵为王。二年正月,帝表让殊礼。甲寅,晋帝禅位于宋。有司草诏既成,请书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曰 : “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 本所甘心。”

五月,上疾甚,召太子,诫之曰:“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小却,可以会稽、江州处之。”又为手诏曰:“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癸亥,上崩于西殿,时年六十。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微时躬耕于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颇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及文帝幸旧宫,见而问焉,左右以实对,文帝色惭。有近侍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土木,陛下不睹列圣之遗物,何以知稼穑之艰难,何以知先帝之至德乎。”及孝武大明中,侍中袁凯盛称上俭素之德,孝武不答,独曰:“田舍公得此,已为过矣。”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业,盛矣哉。

(节选自《南史·宋高祖本纪》)

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草诏既成/请书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
B.有司草诏既成/请书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
C.有司草诏既成/请书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
D.有司草诏既成/请书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亥,是干支纪年,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如《兰亭集序》:“永和九年,虽在癸丑。”’干支,包括十天干、十二地支。
B.征,古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由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君主-般“祖”,继嗣君主一般为“宗”。
D.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劳动。如《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裕骁勇善战。刘劳之让他和数十个人侦探敌情,他们却遇到了数千敌人。所带领的人大多战死,而刘裕奋力拼杀,杀伤很多敌人。
B.刘裕吏治严明。在他辅政之时,大力昭示法令制度,豪强得到整治,犯罪者得到惩处。
C.刘裕深谋远虑。病重之时,他召见了太子并对后事作了安排,其中提到如果后世出现幼主,朝事委托给宰相,母后可临朝辅佐。
D.刘裕志向远大。他不甘心只做田舍公,而是心怀天下,最终取得了成功,建立了南朝宋。辛弃疾曾赞美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牢之子敬宣疑帝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 遂平山阴,恩遁入海。
(2)微时躬耕于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颇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
2017-08-22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远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士类益以此多之。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何远传》有删改)


【注】①武帝:梁武帝萧衍。②近畿:京城附近地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B.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C.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D.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大都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践阼,即位,登基。践,登临;阼,是帝王祭祀或登位所登的台阶,有时借指帝位。
C.廷尉,本是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汉朝仿秦朝而设,后也指其长官,历代沿用。
D.奉钱指俸禄,即当时官员的薪水;租调,指百姓所应缴纳的赋税,当时都用钱充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南史•列传第六十·何远传》)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苏洵:《六国论》)
2018-02-13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