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6407267
(一)文言文阅读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注1],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关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侯。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2]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注1] 省闼:宫中。        [注2]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苈”或“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于汉,北匈奴从漠北西迁。
B.食邑是指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卿大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征辟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名流,辟是中央和地方长官自用僚属。
D.帝王纪年是一种重要的古代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种,文中“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诏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与车骑将军窦宪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
B.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
C.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关阳侯。
D.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快快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闲,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B.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C.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D.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在明代是执掌监察的官员,奉命外出巡视关防的御史称为巡关御史。
B.幸,古代一般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或者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文中指前者。
C.敕印,指敕符、印信,是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等的凭证。
D.微服,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注目和隐匿身份,改换服装出行或私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带的防务,官至太仆卿。
B.张钦力阻皇帝出关。他违抗君命,命人关闭关门,藏起钥匙,亲自持剑坐在城关下禁止打开关门。
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因为他不肯妥协,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足见皇帝对他的恼怒。
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的三次忠谏在京城广泛流传,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罪他,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忠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
(2)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
5.张钦智勇兼备,请简要说明他“智”的具体表现。
2020-11-18更新 | 4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性笃孝,母尝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疑误后学,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成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时妖异数见,人相惊扰。帝以邕经学深奥,密特稽问,指陈政要,以皂囊封上。章奏,帝览而叹息。因起更衣,中常侍曹节于后窃视之,事遂漏露。其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于是下邕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居五原安阳县。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五原太守王智密告邕怨于囚放,谤讪朝廷。邕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中平六年,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邕不得已,到,甚见敬重。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所著凡百四篇。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下/邕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
B.于是下/邕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
C.于是下邕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
D.于是下邕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皂囊,红绸口袋。汉制,群臣上章奏,如果事涉秘密,就用皂囊封起来。
B.吴会,秦汉时指会稽郡、吴县,后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
C.司徒,汉末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三公,后改称司徒。
D.黥首刖足,古代的刑罚,前者指在人额上刺字并涂墨,后者指把脚砍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孝顺仁义,家庭关系和睦。为侍奉母亲,蔡邕除换季以外不曾脱衣,连续七十天没有上床睡觉;他家三代人一起生活,没有将家产分开。
B.蔡邕博学多才,不与俗世交接。蔡邕喜好诗文、数术和天文,并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他闲居无事,就在家赏玩古董,不与时下一般人来往。
C.蔡邕校订六经,形成较大影响。蔡邕奏请灵帝同意校订《六经》文字,亲自将经文写在石碑上。自此以后的儒者和学生都将碑刻上的经文当作典范。
D.蔡邕一生多舜,多次受到迫害。蔡邕向皇帝密告,因被曹节偷看到而受到陷害,差一点被处死,后又得罪王智而逃命江海,最后死于非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2)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
5.蔡邕因何触怒王允?他死后人们对他是什么态度?请简要说明。
2020-12-29更新 | 1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溪峒蛮:宋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泛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元、明、清,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会至郊外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D.除,指官职升迁。古文中还有许多表官职升迁的词语,比如:陟、出官、迁谪、转徙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C.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2)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5.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2023-01-01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