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6427187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二)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节选)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夜筝》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筝与弹筝人,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有很强的画面感。
B.《夜筝》首句中写明月,借月交代时间的同时,也渲染了环境的明净美好,正衬出弹筝女的形象。
C.《夜筝》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独自弹奏、独自感伤,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曲高和寡的心性。
D.《夜筝》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
E.《夜筝》这首诗能使人在想象筝乐美妙的同时,又引发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自然铺垫出“别有深情一万重”的结句。
2.请比较《夜筝》与《琵琶行》节选部分,分析二者在描写内容上的异与同。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贬至江州的白居易再调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图障:指绘有图画的屏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经过岳阳登上岳阳楼,眺望洞庭,看到了洞庭湖浩瀚壮阔景色。
B.诗人面对春天的洞庭湖,看到它岸“连梦泽”想象其波“近长安”。
C.岸上攀树之猿的苦啼与远雁飞渡洞庭的艰难引发了诗人的无尽悲愁。
D.洞庭湖壮美景色难以画成屏风,陈在华丽厅堂,来供达官贵人品赏。
2.前人评论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对该观点进行分析。
2022-03-09更新 | 4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白词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接着以“忆”字统领后三句,结构井然,讲究章法。
B.“寻桂”“看潮”都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两句皆景中有人,情趣盎然。
C.刘词起笔便以春光的流逝渲染气氛,然后引出远行人感谢前来送别的人的无限深情。
D.刘词中独坐之愁人,与风中柳枝、带露兰草形成意境隽永的图画,构思新巧。
E.两首词同一词调,但并非都是回忆江南春色之作,具体内容与情感不尽相同。
2.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2018-06-06更新 | 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草堂前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波。未知新塘上,微风动涟漪。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

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注释:①草堂:白居易《与元微之书》:“仆去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木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草堂建成于作者到江州的第二年。②元和十年,白居易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四句以新辟小塘之美不亚于久负盛名之长江三峡,引起读者对小小池塘的好奇。
B.“泛泛”“离离”两词以静写动,生动再现了“小萍”“初蒲”的满池遍布、依风摇曳的风姿。
C.末两句以外围景物加以映衬,池未开好,已引起众多人的喜爱,小池之美尽在其中。
D.诗人遭谗被贬,远避朝政,寄情山水,希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达到心灵的宁静。
2.“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用语浅显而富有情趣,试加以赏析。
2020-01-11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