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孟浩然(689-74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6452096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有关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与“今上”对举,表面是表现早年夙愿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感,实际上则蕴含着漂泊天涯、感时伤世等诸多悲慨。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气象宏奇伟丽。
C.颈联顺承颔联的意境和气势一贯而下,表现了空阔天地间的老病漂泊与孤独惨苦。
D.尾联写凭轩远望,联想到北方边关战事,其广阔胸襟正和颔联的壮阔气象相承,上下衬托,斤两相称。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下列有关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山寺僻静和渡口喧闹形成对比,意境和谐,诗人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约可见,流露出洒脱自得的情怀。
B.第二联,世人回村和诗人进山形成对比,突显诗人隐逸的志趣和孤南做世的情怀。
C.第三联,意境朦胧而美妙,“忽”字传神地写出诗人融于自然、沉于美景而浑然忘我的情景,“庞公栖隐处”则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志趣。
D.最后两句,营造了清幽、寂寥、与世隔绝的意境,既表现了隐逸超拔的情趣,也暗含一点仕进无望的郁愤不平之气。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唐代高僧。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同义公习禅相呼应。
B.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斑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显得空寂落寞。
D.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1-04-30更新 | 12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注)①义公:唐代高僧。②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与义公习禅呼应。
B.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C.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意境清远。
D.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斑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尽显空寂落寞。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0-12-10更新 | 4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
B.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末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
C.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
D.“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
E.这首诗语言显豁,诗人对自己进行一连串的自责自怪,把自己说得一无可取,说明这次应试失利后他能严格解剖自己。
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中的作用。
2018-03-27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