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1 题号:647610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蕃,字廷芳,崇德人。成化二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云南镇守中官钱能为巡抚王恕所劾,诏蕃按,尽得其实。出为安庆知府,改郧阳。时府治初设,陕、洛流民毕聚。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茂,莫敢犯。十四年,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黎寇符南蛇乱海南,聚众数万。蕃令副使胡富调狼土兵讨斩之,平贼巢千二百余所。论功,进左都御史。已,又平归善剧贼古三仔、唐大鬓等。思恩知府岑浚与田州知府岑猛相仇杀,攻陷田州,猛穷乞援。蕃谕浚罢兵,不从,乃与镇守太监韦经、总兵官伏羌伯毛锐集兵十余万,分六哨讨之。浚死,传首军门,斩级四千七百,尽平其地。回军讨平南海县丰湖贼寇褐元祖。捷闻,玺书嘉劳。蕃奏,思恩宜设流官,猛构兵失地,宜降同知,俾还守旧土。兵部尚书刘大夏议猛世济凶恶不宜归旧治请两府皆设流官而降猛为千户徙之福建帝从之正德改元之正月召为南京刑部尚书。初,蕃去两广,岑猛据田州不肯徙,知府谢湖畏猛悍,亦逗遛。事闻,逮湖诏狱。湖委罪蕃及韦经、毛锐,经复委罪于尚书大夏。刘瑾方恶大夏,遂并逮四人。大夏以不从蕃言为罪,而蕃亦坐不能抚猛,俱谪戍肃州。既而瑾从户部郎中庄祥言,遣太监韦霦核广东库藏,奏应解赃罚诸物多朽敝,梧州贮盐利军赏银六十余万两不以时解。逮问蕃及前总督大夏、前左布政使仁和沈锐等八百九十九人,罚米输边。瑾诛,蕃以原官致仕。逾六年,卒。方蕃解官归,无屋,税他人宅居之。与乡人饮,露坐花下,醉则任所之。其风致如此。

(节选自《明史·潘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尚书刘大夏议/猛世济凶恶/不宜归/旧治请两府/皆设流官/而降猛为千户/徙之福建/帝从之/正德改元之正月/召为南京刑部尚书/
B.兵部尚书刘大夏议猛/世济凶恶/不宜归旧治/请两府皆设流官/而降猛为千户/徙之福建/帝从之/正德改元之正月/召为南京刑部尚书/
C.兵部尚书刘大夏议/猛世济凶恶/不宜归旧治/请两府皆设流官/而降猛为千户/徙之福建/帝从之/正德改元之正月/召为南京刑部尚书/
D.兵部尚书刘大夏议猛世济凶恶/不宜归/旧治请两府/皆设流官/而降猛为千户/徙之福建/帝从之/正德改元之正月/召为南京刑部尚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土兵:源于明中期,是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常与湘西土家族土兵合谓狼土兵。
B.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即后义。
C.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D.户部: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疆土、田地、屯田、水利、户籍、赋税等各项事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蕃办案认真负责。在刑部任职时,云南镇守宦官钱能贪污钱粮被巡抚王恕弹劾,潘蕃奉命办案,全部查清案情。
B.潘蕃善于安抚百姓。潘蕃任郧阳知府时,府治刚设,陕、洛等地流民归附的就很多,他尽力使流民在郧阳安家落户。
C.潘蕃平息叛乱有功。潘蕃先后平定了黎寇符南蛇之乱,古三仔、唐大鬓之乱,丰湖贼寇褐元祖等叛乱,声震蛮夷,军功卓著。
D.潘蕃生活清贫率性。潘蕃解职回家,无房居住,只能租住他人房屋,与乡人露天花下喝酒,最后也不吝去留,任随到哪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蕃奏,思恩宜设流官,猛构兵失地,宜降同知,俾还守旧土。
(2)大夏以不从蕃言为罪,而蕃亦坐不能抚猛,俱谪戍肃州。
【知识点】 《明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岳,字汝乔,汶上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宣府,吏进羡金数千,拒之。出知庐州府。税课岁万金,例输府,岳以代邮传费。西山薪故供官爨,岳弛以利民。以忧去。服除,改保定,治如庐州。历山西副使、浙江参政、湖广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并以清静得民。

迁右金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奏裁征发冗费十六七民力遂宽甫浃岁引疾去久之以贵州巡抚征寻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隆庆元年,历吏部左、右侍郎。京察竣,给事中胡应嘉有所申救。岳诣内阁抗声曰:“科臣敢留考察罢黜官,有故事乎?”应嘉遂得谴。迁南京礼部尚书,就改吏部。抑浮薄,杜侥幸,南都缙绅惮之。上疏陈六事,帝颇纳其言。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岳清望冠一时,禔躬严整。尚书马森言平生见廉节士二人,岳与谭大初耳。岳知庐州时,王廷守苏州,以公事遇京口。岳召为金山游,携酒一缶,肉一斤,菜数束。廷笑曰:“止是乎?”岳亦笑曰:“足供我两人食矣。”欢竟日而还。去庐日,假一盖御雨,至即命还之。

(选自《明史·吴岳传》,有删改)


【注】①爨(cuàn):做饭。②浃岁:一年。③禔(zhī)躬:修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奏裁征发冗费十六七/民力遂宽/甫浃岁/引疾去/久之/以贵州巡抚征/寻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B.奏裁征发冗费十六七/民力遂宽甫/浃岁引疾/去久之/以贵州巡抚征寻/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C.奏裁征发冗费十六七/民力遂宽/甫浃岁/引疾去/久之/以贵州巡抚征寻/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D.奏裁征发冗费十六七/民力遂宽甫/浃岁引疾去/久之/以贵州巡抚征/寻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除,守丧期满。守丧,旧俗尊亲去世后,在守丧期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B.隆庆,明代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高宗、康熙等。
C.内阁,明清时期的政务机关,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
D.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岳为官清廉。他到宣府监督粮饷时,有官吏送给他几千金,被他拒绝了;上交府库后多余的税款,他代作邮传费,不据为己有。
B.吴岳体恤百姓。西山的木材原本只供给官方做饭,他放松管控,给百姓便利;他又裁减征收多余的费用十分之六七,使百姓宽裕。
C.吴岳被朝廷信任。针对给事中胡应嘉的无理行为,他到内阁抗议,使得胡应嘉被罢免;他上书陈述六件事,皇帝也采纳了很多。
D.吴岳修身严谨。他和王廷一同游览金山时,虽只有简朴的酒菜,却能欢乐终日;离开庐州的时候,他借别人一把伞还不忘归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浮薄,杜侥幸,南都缙绅惮之。
(2)去庐日,假一盖御雨,至即命还之。
2021-03-17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已,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B.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C.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D.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工部”是我国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工部尚书。
C.“商贾”指做买卖的人,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货物的为“贾”。
D.“交趾”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意思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B.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C.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D.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2018-12-19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熙祚,仲缉,武进人。父纯仁,泉州推官。熙祚举天启四年乡试。崇祯中,为兴宁知县。奸民啖断肠草,胁人财物。熙祚令赎罪者必啖多草,以是致死者勿问,弊亦止。课最,征授御史。十五年冬巡按湖南。李自成陷荆、襄,张献忠又破蕲、黄,临江欲渡。熙祚抵岳州,檄诸将分防江浒,联络偏沅、郧阳二抚形势。会贼马守应据澧州,窥常德,土寇甘明扬等助之。熙祚至常德,击斩明扬。五月还长沙。

及武昌、岳州相继陷,急令总兵尹先民、副将何一德督万人守罗塘河,扼要害。而巡抚王聚奎乃撤守长沙,贼遂长驱至,聚奎率溃将孔全彬、黄朝宣、张先璧等走湘潭,长沙不能守。先是,熙祚令蔡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不从。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熙祚单骑赴永州为城守计。未几,聚奎复走祁阳,衡州遂陷。永州士民闻之,空城逃。三王至永州,聚奎继至。越日,全彬等亦至,劫库金去。熙祚乃遣部将护三王走广西,而己返永州拒守。贼骑执之,献忠叱令跪,不跪。贼群殴之,自殿墄曳至端礼门,肤尽裂,不屈。使降将尹先民说之,终不变,见杀。事闻,追赠太常少卿,谥忠毅。

弟永祚,字叔远,由选贡生屡迁兴化同知,擒贼曾旺。后以副使知兴化府事。大清兵入城,仰药死。弟绵祚,字季延。崇祯四年进士,为吉安永丰知县。邻境九莲山,界闽、粤,贼窟其中,绵祚请会剿。贼怒,率众攻。绵祚出击,三战三捷。贼益大至,绵祚伏兵黄牛峒,大破之。积劳得疾,请告归。兄弟三人并死王事。

(《明史·刘熙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
B.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
C.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
D.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定为每三年一次,中试者称为“贡士”。
C.追赠,也作追封,主要是实物形式的物质追赠或职位等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
D.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纠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不法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熙祚治理有方,聪明且有谋略。奸民吃断肠草来威逼人财物,刘熙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命令赎罪的奸民必须服用更多的断肠草,弊病因此得以根除。
B.刘熙祚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赴死。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永州;兵败被俘,他和部下将领都不改气节。他不屈服于贼寇的淫威,最终壮烈殉国。
C.刘熙祚临危不乱,尽心匡扶社稷。外有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不断逼迫,内有巡抚王聚奎弃城而逃,到处抢掠。刘熙祚奋力防守,护送诸王逃亡。
D.刘熙祚满门忠烈,为国尽忠职守。刘熙祚和弟弟刘永祚更是为了国家献出生命,宁死不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2)贼益大至,绵祚伏兵黄牛峒,大破之。积劳得疾,请告归。兄弟三人并死王事。
2021-12-10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