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649670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本诗运用了哪些技巧手法来写景?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李白(701-762)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2020-09-19更新 | 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绘声绘色,展开一幅深山早行的立体图景。借犬声、水声叠加,拓开了纵深的景象,还原出山间美妙的乐章。
B.颔联写道士不在道院,诗人心情有些失落,与尾联书写“无人知所去”及“愁倚”松树下形成呼应。
C.颈联描绘了雾气与翠竹一色、山泉凌空飞泄的奇妙景色,“挂”写泉水从山峰上流出,有化静为动的效果。
D.尾联由景及人,表现诗人因“不遇”而流露出的怅惘之情,徘徊松树之间的行为将惆怅情绪形象地表达而出。
2.前人评论此诗“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作者是如何写不遇的?请结合诗歌后三联的任意两联作简要分析。
2021-11-17更新 | 7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 栖 曲

李 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注】 ①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②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两句通过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B.“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中的“未”和“欲”两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
C.“东方渐高奈乐何”的结尾意味深长。这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D.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靡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在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的创新。
2.整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10-21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