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662236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威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B.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C.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D.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指关系较远的亲属,如妻族,“戚里”泛指亲戚邻里。
B.谥,有官谥和私谥,指按死者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
C.归养,指官员回家休养,文中的“归养”就是这个意思。
D.致仕,指古代官员辞职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兑明察于事,知人善任。处理案件十分果断,明辨是非;仁宗时就官员任职之事进谏,帮助朝廷选拔合适的官员。
B.李兑为官敢谏,处世淡泊。在官吏俸禄不合官级时,他及时向皇帝进谏;为政简明严肃,年老精明,后来无意仕途。
C.李兑历任多职,备受荣宠。他任职期间,皇帝曾赐字赐诗;后来在便殿谒见皇帝时竭力求退,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D.李兑家风淳厚,受人称赞。他的堂弟在朝廷身居要职,为官理政不仅有才能,还擅于明察秋毫,年老时对兄长依旧恭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纂囚者,兑斩之,人服其略。
(2)“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颍传》作《竹颍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B.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B.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C.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D.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宫直史馆。
(2)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
2022-04-14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正夫,字德初,衢州安人。未冠入太学,有声,与范致虚、吴材、江屿号“四俊”。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级末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母服阕,御史中丞石豫荐之,召赴阕,道除左司速。时方究蔡邸狱,正夫入对,徽宗语及之,徐引淮南“尺布、斗粟”之谣以对。帝感动,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他日,谓正夫曰:“兄弟之间,人所难言,卿独能及此,后必为公辅。”又言:“元祐、绍圣所修《神宗史》互有得失,当折中其说,传信万世。”遂诏刊定,而以起居舍人为编修官。不阅月,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礼部侍郎。蔡京据相位,召为工部尚书,拜右丞,进中书侍郎。太学诸生习乐成,京欲官之。正夫曰:“朝廷长育人材,规为时用,而使与伶官齿,得无为士子羞乎?东封仪物已具,正夫请问,力陈不可,帝皆为之止,益喜其不与京同。政和六年,擢拜特进、少宰。才半岁,属疾,三上章告老,除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病小愈,丐东归,诏肩舆至内殿,长子皂民掖入坐。从容及燕云事,自:“臣起书生,军旅之事末之学,然两朝信誓之久,四海生灵之众,愿深留圣思。”明日,徙节安静军,起充中太一宫使,封康国公。将行,赐之诗及观笔、图画、药饵、香茶之属甚厚。正夫献诗谢,帝又属和以荣其归,至盱眙,病亟,命子弟作遗牍,自书“留神根本,深戒持盈”八字,遂卒,年五十六。赠太保,谥文宪,再赠太傅。


注:①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汉文帝刘恒弟淮南厉王刘长谋反事败,被徙蜀郡,途中绝食而死。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B.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C.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D.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汉魏设太学;西晋改成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B.私讳是避讳的一种。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改用其他的字来委婉地表述,叫做避讳。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也称家讳。
C.工部是六部之一,管理工程营造、屯田水利、赋税财政等事务。工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D.东封,因汉武帝曾东至泰山封禅,此后便以“东封”代称帝王封禅,昭告天下太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正夫颇有才学,年少有名。他很早便进入太学,崭露头角,名声颇佳,成为“四俊”之一,几次受到举荐,因而得到皇上召见,授予官职。
B.刘正夫一生忠于国君,关心国事,但因疾病缠身最后上书致仕。他离朝之际仍心忧边防之事,对皇帝提出意见,皇帝对他赏赐极为丰厚。
C.刘正夫为人温和,谨严持重,上谏富有智慧,善于以情动人。针对蔡王一案,他回答皇帝询问时,巧妙地引用汉代著名民谣来劝谏,打动了皇帝,使得皇帝和兄弟蔡王和好。
D.刘正夫不惧权贵,遇事敢于谏言。他竭力阻止东封之事,皇帝看在他的面子上欣然接受意见,对于他和蔡京的抗衡分权之势感到高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服阕,御史中丞石豫荐之,召赴阙,道除左司谏。
(2)朝廷长育人材,规为时用,而使与伶官齿,得无为士子羞乎?
2022-03-06更新 | 21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潼、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灌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侯、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摧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豪、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握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铃辖。端拱元年,徒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后卒于家,年八十三,建武军节度。

论曰: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及见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若延美之开门示敌,斯皆忠义仁勇,有足称者。而彼矜劳肆念之人,视于劳谦之君子,能无愧乎

(选自《宋史·谭延美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B.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C.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D.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初为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本文指宋太祖赵匡胤。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官职升迁,有时也表示降职,如“左迁”。
C.致仕,也称“休致”,指官员到了年龄正常退休,与“乞骸骨”意思相同。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封爵位或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延美出身低微,凭借军功升职。他曾经与盗贼为伍,一度成为乡里祸患,周世宗登基后,将他召至身边,让他跟随征讨,他立下功劳,受到重用。
B.谭延美英勇善战,屡次受到封赏。汪端率军来侵犯,攻势凶猛,他奉命前往作战,大获全胜,并活捉敌军首领,后受到提拔,官职多次升迁。
C.谭延美颇有魄力,做事雷厉风行。他在担任军巡检使期间,把危害当地的大盗全部逮捕;随军北伐时,面对大队敌军,果断决策,最终打败敌人。
D.谭延美胆略过人,御敌自有妙计。面对兵临城下的紧张局势,他不是惊惶失措,而是毫无畏惧,甚至大开城门来迷惑敌军,使得敌军无功而返。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
(2)而彼矜劳肆念之人,视于劳谦之君子,能无愧乎?
5.谭延美能从一介平民成为功勋卓著之人,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2-11-20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