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 题号:662245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大初以后阙而不录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大初以后/阙而不录/
B.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大初以后/阙而不录/
C.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大初以后/阙而不录/
D.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大初以后/阙而不录/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流:中国古代对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个学术流派的总称。
B.图谶:“谶”是一种神秘的预言,也就是神预示人间吉凶祸福的启示和隐语,常附有图,故又称为“图谶”。
C.中护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军事长官名。与中都护、中领军、中监军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
D.巡狩:指中国古代皇帝去各诸侯国巡游打猎,文中指肃宗皇帝外出游玩打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早慧博学,为人谦和,他少年时期便显露出才华,随着年龄增长,学识日益广博,但却不拘泥于词句,为人性情宽容和气,和儒生们关系和谐。
B.班固继承父志,因书获罪。他在父亲去世后潜心研究历史,想要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却被人举报遭遇了牢狱之灾。
C.班固因祸得福,终成(汉书).班固下狱后,弟弟班超极力说情,加上皇上看到了他写的史书,得到皇上的赏识恩准,才得以继续著书。
D.班固恃宠而骄,终受其害。他因文章受到肃宗皇帝宠爱,和大将军窦宪关系密切,因骄横跋扈面树敌过多,最终去官遇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 。
(2)固奴干其车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驾,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知识点】 范晔(398-445)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后韂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建武末,上疏自陈。书奏,犹以前过不用。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

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居贫年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冯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B.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C.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D.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征辟制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这里指国家。
C.建武,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帝王都至少有一个年号。
D.即位,文中指君主登位,又叫“践极”、“践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衍见解独到。王莽派廉丹讨伐山东,冯衍劝廉丹驻守大郡,抚励将士、招贤纳杰、寻求谋略,但是廉丹没有听从。
B.冯衍厌恶权贵。他在担任狼孟长时,用罪名诬陷当时担任司空长史的世家大族令狐略。
C.冯衍交友不慎。与外戚结交,皇帝惩戒外戚宾客,将他们绳之以法,罪重的判死罪、流放,其余的被贬谪。
D.冯衍追求美德。他痛惜大道衰落,感伤美德败坏,于是整理九州原野、往来五岳名山,萌生高尚脱俗的志趣,作赋自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2)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
2018-10-13更新 | 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     属:连缀
B.举孝廉不行        不行:没有去应荐
C.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D.遂共     谗:谗言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大学》、《春秋》。
B.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C.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语句。
B.因以讽谏:状语后置句。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主谓倒装句。
D.未之有也:定语后置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
2017-03-14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王葬、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

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受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

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孝和亦数幸东观,览阅书林。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并陈敦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诏公卿妙简其选,三署郎能通经术者,皆得察举

自安帝览政,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颓敝,鞠为园蔬,牧儿荛竖,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凡所结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皆补郎、舍人。

本初元年,梁太后诏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 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常。”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

(节选自《后汉书·儒林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B.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C.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祖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D.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它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选聘学优德劭的人任教授,称为博士;招收学生随教授学习,称为博士弟子。
B.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C.《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和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
D.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制不同于世官制和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中央直接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更始帝时期,天下混乱,礼乐分崩,典籍经文毁坏遗失,四方的学士大多带着经书逃到山林野泽中隐居起来。
B.东汉时期的帝王大多崇尚儒学,其中光武帝、明帝、安帝、顺帝都为提倡儒道做出了贡献,使得儒学思想成为东汉时期百姓的普遍价值观念。
C.明帝曾经在飨射礼结束之后亲自讲解经书,而儒生们则拿着经书询问辩驳,当时围绕在桥门处观看听讲的人多得不可胜数。
D.本初元年,梁太后下诏,要求大将军以下至六百石的官员都要让儿子上学,每年还要在飨射月举办乡射会。自此游学之风更加盛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
(2)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
2020-04-21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