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6627110
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冯子材,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九年,出镇南关①。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蕲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闻谅山②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③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备险奥,乃令筑长墙,率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犄角。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群议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悉返侵地。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有删改)

【乙】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B.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C.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对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D.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字”,古人有名有字,名是婴儿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B.“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的年号则称为建元。
C.“设九宾礼于廷”,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礼遇有功之臣最隆重的礼节。
D.“汤镬”,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放在大鼎或大镬里,用滚水烹煮,将人活活烫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冯子材初从向荣,官至提督,一生功勋卓著。他讨粤寇,守镇江,出镇南关,凯旋而归,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收复了全部失地。
B.冯子材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忠心爱国。他善于排兵布阵,先发制敌,力排众议,亲自率兵出战,与敌人殊死搏斗,誓要把敌人挡在镇南关外,
C.蔺相如足智多谋,勇敢坚强,不畏强敌,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并表示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蔺相如考虑周全,决策得当,有远见。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没九宾之礼,赢行了时间,自己便趁机秘密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2)客何为者?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会其怒,不敢献。
2.刘邦见项羽时所说的那段话,足见他的老谋深算。
他要向项羽表明平等关系的话是:
表示自己有功而不居功的话是:
他掩饰自己政治意图的话是: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3.樊哙闯帐,怒斥项羽,而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后说了一个“坐”。这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2016-11-18更新 | 4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B.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C.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D.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侯,古代爵位的一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最高为彻侯,后改称列侯。
B.太史公,是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为汉武帝所设,第一任太史公就是司马迁。
C.本纪,是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D.朕,第一人称代词,解释为“我”。自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在洛阳南宫安置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原因发表见解。
B.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虽有与舜一样的双瞳子,但可惜为人过于残暴。
C.汉高祖认为高起、王陵“知其一,未知其二”,指出他们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
D.司马迁辩证看待项羽,既肯定他灭秦的功业,也指出他的行为过失和性格弱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2)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2020-12-31更新 | 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臣(主父偃)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长计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泽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之不足,兵革之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腫、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恐,百姓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B.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C.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D.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前例、旧事。本文的“故事”也是此意。
B.春蒐秋狝,古代四季狩猎的名称都不同,春天打猎叫“蒐”,即寻猎未怀孕的禽兽,秋天打猎叫“狝”,即杀伤禽兽。
C.城郭,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大都分为内城与外城两部分,内城为“城”,外城为“郭”。
D.孤寡,孤儿和寡妇。“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寡”本义指男女丧偶,后专指女子丧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父偃深谙进谏之道,首先以传统的君臣职责作为自己冒死进谏的理由,接着表明自己的忠心,为进谏打好了基础。
B.主父偃在进谏中引经据典,以秦始皇不听李斯劝告而攻打匈奴最后导致天下叛秦为例,劝谏皇上考虑采纳自己的意见。
C.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很看重匈奴,却都未能降服过匈奴,主父偃认为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慎重对待攻打匈奴之事。
D.秦朝的政令不能推行,就是因为国家大权为尉佗、章邯所分,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效验。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
(2)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2022-12-27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