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报告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684999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4月18日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2)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0.00%,较2015年的8(1)1%提高了2.9个百分点: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

此外,2016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07次,比2015年的2.98次有所增加。近五成(46.6%)的0-8周岁儿童家长半年内至少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三成多(34.8%)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4月18日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四: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民阅读”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曾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倡导全民阅读’这6个字的时候,我们都很振奋;但后来就感觉不过瘾了,因为还是在原地踏步。我觉得倡导’二字起码应该变成‘保障’。“全民阅读立法”的说法提出后,曾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也产生了很多误读,甚至有人提出“难道还要通过法律去强迫一个人读书?”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倡导阅读立法的全国政协委员邬部书林说:“为全民阅读立法,不是要强迫人民群众读多少本书,而是规定国家要为全民阅读提供一定的保障和必要条件。”

(我自206年3月10日(中国故常》)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媒介阅读时长,2015年和2016年最多的是手机阅读,最少的是电子阅读器阅读。
B.在传统阅读媒介中,2016年图书阅读时间最长,与2015年相比增长较大。
C.2016年与2015年相比,各种媒介阅读时长有增长,也有减少,大部分是增长的。
D.各媒介阅读时长,2016年比2015年减少最多的是报纸,最少的是电子阅读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显示,手机阅读时长最多,而报纸、期刊阅读月时少,并且逐年减少,因此我国图书市场空间将来会被进一步压缩。
B.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以及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发展。
C.2016年与2015年相比,亲子共度时长增加,家长更多地带领孩子逛书店,体现了我国政府推进全民阅读取得了一定成效。
D.全民阅读立法能够保护公民的阅读权,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来看,进行全民阅读立法十分重要。但目前尚无立法可资借鉴。
E.以上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3.请结合以上材料,就推进全民阅读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报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程师规模与制造业地位不相匹配。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重较低。2020年我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仅为3.55%,远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

工程师未来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加大。据测算,根据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稳定的目标,2035年我国工程师供需缺口将从目前不到1%扩大到32%。若2035年我国工程师占劳动力比重达到发达国家目前平均水平,工程师需求规模则约为4500万人。数据分析表明,2023-2035年,我国工程师供给规模将从2023年的2059.2万人增加到2035年的3191.1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

全球主要经济体科学家与工程师规模及其比重

(摘编自秦芳、谢凯、甘犁《托举制造强国,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

材料二:

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非偶然,人才自主培养是关键。十多年来我们培养了60多万名博士、650多万名硕士,理工科博士的培养规模已经超越美国。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截至2020年,我国已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但人才结构性矛盾的“峡谷”仍横在人才大国与人才强国之间。

当前,我国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一些人才培养单位片面追求“大而泛”,造成人才产出“千人一面”;东西部地区在人才培养资源配置方面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破解这些问题,有赖于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摘编自石勇《坚定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材料三:

谈到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徐雷表示,复旦大学在交叉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布局:第一,学校基于交叉融合的基础,新设立实体性科技平台;第二,在上海市高科技高地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领域重点突破,发挥复旦大学专业、地域优势,为我国的科教强国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时建中表示,中国政法大学要通过自身创新,为国家做贡献,积极利用好校内平台,加强平台建设,以自身的特点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立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姜永远表示,哈工大树立π型人才观,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培养综合交叉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摘编自《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工程师占劳动力的比重和占从业人员的比重,都低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并且到2035年工程师占劳动力比重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
B.虽然在将来我国工程师供给规模会有大幅度提升,但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师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也将不断拉大。
C.我国虽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但要达到人才强国的目标,人才结构性问题和人才培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D.复旦大学在三大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发挥专业、地域优势,符合自主培养人才的要求,体现了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稳定,未来我国工程师供需缺口会更大,到2035年这一缺口将达到1300万人。
B.2020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科学家与工程师规模占劳动力比重最小,即使规模增加一倍,也无法赶上美国相应的比重。
C.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我国排名快速上升,已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主要在于我国对人才的自主培养,某些人才的培养规模甚至超越了美国。
D.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供给与需求不平衡、规模与质量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不平衡等。
3.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工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和措施有何共同之处?对你的成才之路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05-15更新 | 6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增长率为4.3%。

中国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规模预测


(摘编自《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26分钟每年读书7.86本》,2017年4月18日新华社)


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在北京工作的一位男士表示。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5年增长了6.1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说。

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咨询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北京一家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一家美食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北京三里屯,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成为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的一位金牌阅读推广人认为,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全民阅读新观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
B.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160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7.2亿人。
C.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上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
D.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呈逐渐拉开距离之势。
B.逛街或吃饭时,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C.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D.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的一位金牌阅读推广人认为,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
2019-12-29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红指的是在社交平台上具有一定量的社交资产,并且有能力将这些社交资产变现(变现方式通常包括广告与网红电商)的人。网红的商业价值正在被逐渐挖掘。相比较于粉丝经济的“漫灌”营销,网红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网红兼具广告或流量费相对较为便宜以及更为平民化的特点;二是网红们凭借其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性,能够更精准地将产品导向粉丝需求,实现“精灌”营销,提高了消费转化率。

在网红产业链中,主要的成员包括小型社交平台、综合社交平台、网红、网红经纪公司、电商平台以及为网红提供产品的供应链平台或品牌商。

(摘编自《网红产业链深度解析:揭秘网红店为何成为热点》)


材料二:

2020年前全球的互联网活动90%将与在线视频有关,而超过70%的人将以在线视频替代电视作为观看影片的主要方式,庞大的在线视频商机将因之浮现。根据Go- Global的统计资料,中国是在线视频成长潜力最大的国家,2013年约有5.7亿在线视频的观看者,2015年在线视频观看者已上升至7.1亿。2014年的在线视频产值约240亿人民币,预估2018年约900亿人民币,平均每年以超过35%的速度增长。


(摘编自《2016年中国网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三:

自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微博直播观看人数迎来新一轮增长,除了秀场直播发展迅猛以外,多个垂直领域日均观看人数也成倍增加。其中,美食和游戏领域增长最快,分别为341.8%和342.6%,时尚、搞笑、母婴、美妆等领域增长率接近或已超过100%。日均观看人数增长较多的领域是美食、母婴等垂直领域,说明直播对用户渗透程度进一步加深,各领域内容与直播结合程度继续提高,网红内容开始向直播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转移。

2016年,短视频市场迎来爆发性扩张,网红短视频内容消费量也随之大量增加。从2016年5月起,微博网红原创视频播放量稳步增加,到2017年3月同比增长209.4%,这期间月增长率高达75.4%,涨势喜人。网红短视频内容播放量的持续增长,意味着网红内容形式份额比例不断改变,大量图文内容被信息量更丰富的短视频所取代,短视频也开始相应地迎来网红数量与用户量的逐步增加。

(摘编自《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


材料四:

自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借着“消费升级”的春风,相关产业链均展示出了强大的经济动能。随着“双十一”的到来,在消费者欢快“剁手”的背后,更多的人看到了“新零售”带来的成千上万的新商业机会、新岗位需求,其中,“电商网红”作为直接连接消费者和产品的一环,其巨大的流量价值和变现能力已经得到验证。而关于2016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中,“网红”以54%的惊人数据高居第一。

(摘编自《齐鲁晚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网红经济相对于粉丝经济更有优势的两个原因,以及网红产业链的成员构成。
B.材料二图文结合,用数据揭示了网红在线视频产值将以超过35%的年均速度增长的趋势。
C.材料三显示,短视频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各种垂直领域的微博直播的观众人数增长迅猛。
D.材料四突出了“新零售”的巨大影响:促进消费的升级,带来巨大的商机,增加了就业岗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粉丝经济的一大缺点是“漫灌”营销,难以将产品精准导向粉丝需求,因为粉丝的偶像在特定的产品领域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
B.在多个垂直领域中,日均观看人数增加最快的是美食和母婴,因为这些内容与直播的结合程度较高。
C.2016年超半数的高校毕业生向往当网红,这无疑与网红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红已得到验证的巨大流量价值和变现能力有关。
D.网红原创视频因为比图文内容的信息量更为丰富,所以取代了网络上大量的图文内容,吸引了大量网民,使得短视频用户量激增。
3.请结合材料分析网红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18-12-31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