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68890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艾青评传(节选)

杨匡汉

年近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的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在他许多作品中,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而来,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道:“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这融进了诗人深刻的感受和想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他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

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但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他深为感动。
B.《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
C.艾青善于从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汲取创作的激情,由此创作的《向太阳》和《火把》鼓舞了不少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艾青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是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可以说他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
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一是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与现实紧密结合,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二是突出地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
B.因为他的诗歌中,既有过于凌虚的篇什,又有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的篇章,所以人们对艾青诗歌的评价有褒有贬。
C.因为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所以艾青的诗歌和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
D.“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
E.作者认为艾青的作品像太阳一样有着永恒的魅力,像太阳和火把一样给人温暖、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他的诗作感情充沛,激人奋进。
3.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 的幸福。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 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 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维 护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谓“肥”,即健康、和 谐、融洽之意。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 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 就需要协调。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 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由孝道形成的浓烈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是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立爱自亲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扩到报师长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的进取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史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另一方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重玄要标准。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明以后问题才越来越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 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 “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历史 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 和谐的家庭。对传统夫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 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齐家《家和万事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给予人生命,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精神保障,承载着人的情感,决定着每个人的幸福。
B.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每个成员都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就可以使家庭关系和谐、模式稳定。
C.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
D.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夫妇关系,一个人对待配偶的态度可以反映其道德品质,因此对在汉唐时出现而宋朝变得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作者持批判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取总分式论证结构,在提出“家和万事兴”的总论点后,从家庭关系的两个方面论证了保障“家和”的重要条件。
B.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报恩”的品质的。
C.文章强调家庭成员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但并不否认成员之间会有矛盾,对传统夫妇之道有否定亦有肯定,这些辩证思维使文章的论证更为严密。
D.文章以宋弘、梁鸿为例,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并不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从而论证了自古至今夫妇关系对于家庭稳定、和谐有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礼记》的“家之肥也”到“家和万事兴”可以看出,家庭和谐是向卉至今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B.浓厚的家族亲情和稳定和谐的夫妻关系不仅对于个人、家庭有說要意义,对于社会和国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C.要让家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就应该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理想和事业,弘扬祖辈可贵的精神意志。
D.虽然西方与中国感恩教育的方式不同,但从文中可以看出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西方推崇的美好品质。
2018-02-24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力娇

家里有两台电脑,儿子一台,父亲一台。父亲的在南屋,儿子的在北屋。父子从不见面,从不交谈,所有的联络都通过电脑。父亲做好了饭,在QQ上写道,吃饭了。儿子回答,你先吃。父亲很听话,从不勉强,就先吃。吃过了,把儿子的一份放在桌上,上班去了。

儿子听到门响,知道父亲出去了,就从屋里走出来。他先上卫生间,把一泡尿歪嘴壶一样抖了出去;之后他开始洗脸,洗脸只是胡乱抹两把;再之后他就坐在饭桌前有条不紊地用早餐。

早餐很简单,就是一只蛋,一杯奶,一块早点。这些都是用微波炉热过的,如果父亲不热,他是不会热的。他很懒,父亲放在桌上什么他吃什么,父亲不放的,他从不去寻找,哪怕那东西就在冰箱或锅里,伸手可及,他也决不去触碰。他吃过饭打开电视看一会儿体育新闻,看完摇控器一扔,就又回到自己的小屋。

父亲每天都十一点回家,自妻子死后他为照顾儿子,都是早半小时回家。单位同事都知道他的儿子足不出户,一切交易在网上进行,去银行取钱在网上,交友在网上,买衣服在网上,就照顾他,给他别人没有的方便。他们说,是妻子的死对儿子有些刺激。但只有做父亲的心里明白,妻子没去世前,儿子也这样。

父亲这天中午提着两条鲫鱼进屋,一进门换掉拖鞋就开始插电饭锅。父亲都是早上走之前就把大米淘好,回来才插闸,然后做菜正赶趟。父亲做鱼好吃,葱花大料放好,还要放几根香菜,放几滴醋,还要放一撮糖。可是放糖时糖没有了,做鱼没有糖怎么行,父亲决定下楼去仓买(哈尔滨方言,即超市、小商店)买糖。

父亲闭掉煤气灶去了仓买,走时父亲望了一眼儿子的房间。

父亲由于走神儿,走时忘带钥匙了。他买完糖站在单元门跟前按门铃,可是不管他怎么按,门铃怎么响,儿子就是不给他开门,无奈他只有重回仓买给儿子打电话。家里的电话儿子不接,手机也不接,父亲站在柜台前好一顿发愣。

最终他只有走了出来,直奔街头的网吧。儿子的QQ头像果然亮着,父亲写道,我忘记带钥匙了,我再按门铃时你给我开门,别让我在外面冻着。儿子没说行不行,给父亲一个生气的QQ表情。父亲管这种东西叫“黄豆”,不管怎样儿子总算答应了。

父亲在冷风中急急地走着,他出来时只穿着绒衣,仓买就在楼下,他没想到要去网吧。父亲走到自己家楼下时,几乎是一溜儿小跑,却忽然从头顶哗啦啦掉下来一件东西,险些砸在他的头上,父亲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那串钥匙,儿子从窗口扔给了他。

父亲没有生气,他对儿子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父亲有最低底线,只要儿子活着,别像妻子一样离开他,他就知足了。

父亲做好菜,上班的时间也快到了,他吃了几口鱼,扒了两碗饭,走时在电脑上给儿子留了话。告诉他,鱼,好吃极了。父亲很幽默,也给儿子留了一粒“黄豆”。那黄豆是眯眯笑的表情。

儿子吃鱼时很潦草,他的心里想着事。他想他怎样才能和小美把他们俩的事完成了。小美是他在网上认识的女朋友,两个人从没有见过面,感情却极好,谁也离不开谁。小美提出过想见见他,他不同意,他怕见了面,他们那些美好的感觉消失殆尽。

有几次他也曾想过,走出去和小美成婚,可是一想结婚后他很可能对不起小美,就打消了念头。他从心里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屋子,屋子是他的天空和领地,他只有在自己的屋子里才感到世界的安全,他对外界没有兴趣。但是有了小美就不一样了,比如有病,自己病了,可以在网上购药,小美病了,大概网上购药就不成体统了。还有是不是得要一个孩子,小美坚持生个健康的宝宝,如果有了宝宝,那就更麻烦了,他就守不住他的宅子和他的内心了。

可是他又太爱小美了,爱到了极致。从视频上看小美长得那个美呀,笑起来那个甜呀,简直就是天上的仙女。

桌上的手机响了,这是一种特殊的语音提示,只有小美发来短信时才是这种醉人的提示。他拿起来,看到小美的话传了过来。小美说,我想你都想疯了,我在你家对面的五楼,你不出来,我就跳下去。

他一伸头,果然看到,小美极其美艳地站在五楼的楼顶。他打了个愣,也只是打了个愣。之后他就有了决定,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无法和儿子交流,却极其负责、极其宽容地抚养着儿子,因为他对儿子的举动早已习以为常,只要儿子活着他就心满意足了。
B.儿子生活在封闭的境况中,他从不想走出自己的屋子,从不愿走出自己的天地和领域,他对外界没有兴趣,他认为只有在自己的屋子里才感到安全。
C.小说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如“歪嘴壶一样”撒尿,“胡乱抹两把式”的洗脸,特别是结尾“打了个愣”的细节和后面的心理活动,都为人物的性格的形成提供了注脚。
D.从儿子从窗户扔下钥匙的细节,可以看出儿子的不孝和不懂事。
2.写父亲烹鱼过程中下楼买糖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有两个参考结尾:一个是“他想找个最佳的角度,看小美如何飞燕展翅”;另一个是“他打开房门,朝着对面小美仙女般的笑容走去”。你觉得哪一个结尾是理?请作出你的判断,并简要分析。
2018-01-03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和诗以歌

①最近,一档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演绎经典名篇,广受好评。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文学名篇在音乐中重获新生,这是央视在过去一系列文化综艺创新实践的基础之上所孕育的堪称典范的佳作。不少观众认为,在歌唱中学诗词、背诗词,是经典最合适的传承方式之一。

②在人们的常规印象里,古诗词要搭配古风古韵,但在《经典咏流传》里,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汪明荃、罗家英、王俊凯、谭维维、尚雯婕、凤凰传奇等歌手,加上机器人、饶舌、吉他、钢琴等新“搭档”,让观众耳目一新。无论是山区教师演唱的《苔》、还是王俊凯演唱的《明日歌》,将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作家梁晓声评价:“我也想到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不过配乐更多想到的是古筝,曲调依然想到的是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很贴切,是我没有想到的。”

③除了经典诗词的演唱,节目还深挖诗词背后的内涵,解读诗词含义,讲述传唱者的故事,阐释人生价值。鉴赏团成员康震说,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承载的是辉煌或失落,但都与亘古绵延的文化传统相连接,“这些诗歌跨越千年到达现代,无论承载的是辉煌还是失落,都变成无以复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④有观众感慨,这个节目帮助了家里的学龄孩子更好地亲近传统文化、学习诗词、甚至更方便地记住诗词,“春节期间一大家子聚在一块儿看央视推出的最新节目《经典咏流传》,传唱者有王俊凯一样的歌星、有老艺术家杨洪基、有谭维维这样的实力唱将、有支教山区的爱心梁老师、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果敢乐队组合……好听的旋律加上中国风和传统文化知识,特别适合家里有小孩的,一起看!”

⑤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经典咏流传》用创新的诗和歌的结合,回到了诗歌的起源,也让诗歌回到了生活,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文化的“过去完成时”成功转化为“现在进行时”,“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多的表情,不仅让诗歌流传,也让歌词更有文化”。

⑥“和诗以歌”,是否算为传统诗歌找到了新的传播方式?对此,《经典咏流传》节目制作方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是在展示品鉴一件件古董,我们要让经典通过我们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

1.作者认为《经典咏流传》“是央视在过去一系列文化综艺创新实践的基础之上所孕育的堪称典范的佳作”,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原因。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不少观众认为,在歌唱中学诗词、背诗词,是经典最合适的传承方式之一。(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2)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文化的“过去完成时”成功转化为“现在进行时”。(“过去完成时”和“现在进行时”在文中具体各指什么?)
3.下面这则材料最适合作为选文中哪一段的论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支教老师梁俊和一群山区孩子用本真质朴的吟唱,将人物的命运体验和诗词的情感境界紧紧交织在一起,让其找到了共同的精神之源。而这种平凡的悲悯与伟大、向上的斗志与梦想,和我们所处的当下古今观照,横生出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感。我分明看到一位老师用音乐哼唱诗词,把美好种进了一群孩子的心里,而通过仅仅一个晚上,《苔》就作为一个梦想花开的奋斗符号,浸润了无数观众以及听众的心田,这是远在300年前的袁枚一定想象不到的动人画面。

4.现使用的全国中小学语文新教材大量增加古诗文篇数,有的同学对此产生畏难情绪,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和你的学习经验帮助他消除顾虑。
2020-08-03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