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39 题号:693732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2.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2019·山西大同·一模 查看更多[18]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诸将五首(其五)①

杜甫

锦江②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注】①杜甫客寓成都时,曾入严武(即严仆射)幕府,得到了关怀和帮助。严死不久,他离开成都,滞留巫峡写下此诗。②锦江:代指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句,“锦江春色”因“逐人来”三字更具人格化的艺术效果。
B.第二句“万壑”生“哀”,原因主要是正值秋季,诗人流离失所。
C.第五句“三持节”,写出了好友严仆射先后三起三落,仕途坎坷。
D.第六句写严武有将帅风度,军令甚严,赏罚分明,治军从容洒脱。
E.全诗以景语起笔,以所忆内容承接,以超出常人的思想境界作结。
2.请从“忆”入手,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18-01-12更新 | 7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五首(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诗人重阳抱病登台,独赏秋景,感情基调与《登高》相同。
B.颔联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新颖别致。
C.诗人既已“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便迁怒于菊,不再爱菊。
D.颈联写他乡日落、黑猿悲哭、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渲染凄清之境。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0-01-10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绝句漫兴九首(一)

杜 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 ①公元757年,杜甫45岁,正值年富力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59年夏,杜甫来到成都,定居草堂。本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所写。②户:门。③作意:如意。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隔户杨柳弱袅袅”侧面描写了杨柳的位置和形态:她虽然体态柔弱,但轻盈纤美。
B.“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
C.“谓谁朝来不作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于摧残杨柳的人给予了无情的嘲讽。
D.“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杨柳那根最长的枝条给折断了。
2.诗中的“杨柳”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杨柳”这一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简要回答。
2020-03-10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