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6989440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和州刘使君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魏万,唐肃宗上元进士,是李颀的后辈。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御苑,皇家的宫苑。这里借指京城。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颔联中“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B.颈联中“催”字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烘托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表达出了诗人送别时的悲秋神伤的情绪。
C.颈联采用视听结合和拟人的手法,渲染氛围,并想象魏万到京城之后,看到树色,听到捣制寒衣的声音,心中感到温暖的情景。
D.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
2.有人评价此诗较好地“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请结合颔颈两联简要分析。
2020-08-15更新 | 13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退居漫题七首

司空图

(其一)

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

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

(其三)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注]司空图曾亲身经历黄巢起义的动荡,深感唐王朝国势衰危,于是过了归隐生活。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第一句情景交融,写诗人观花瓣残缺难以连缀而感伤。
B.第一首诗第二句写诗人听黄莺喧鸣之声不绝于耳,感到很无奈。
C.“惜春”既有诗人对春之留恋,又有韶华已逝而自伤,意蕴丰富。
D.第三首结句“莫愁”有着蜂回路转的情趣,使人看到希望和信心。
2.简析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点。
2019-10-17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许浑(约791~约858),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1.阅读下列选项,找出对本诗理解最为准确的两项
A.诗的首联中,“一上”即“愁”表明诗人情感触发之突然,突出愁思来得之快;“万里”以空间之迢遥广大极言愁思之浓厚,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颈联中诗人用写实的手法,形象刻画出山雨将到时,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的秦苑中,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的汉宫里的景象,其间充溢着对秦汉兴亡的无奈和惋惜。
C.尾联以景结情,诗人用一个“流”字,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直接抒发了诗人乡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哀飒萧瑟,令人伤感。
D.诗人在尾联中感叹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E.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景新颖而壮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
2.这首诗的颔联为历代人们传诵,已成为千古名句。请你根据此联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谈谈它被千古传诵的理由。
2017-09-12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