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70507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张所,青州人。登进士第,历官为监察御史。高宗即位,遣所按视陵寝,还,上疏言:“河东、河北,天下之 根本。昨者误用奸臣之谋 ,始割三镇,继割两河,其民怨入骨髓,至今无不扼腕。若因而用之,则可藉以守;不则两河兵民,无所系望,陛下之事去矣。”且论还京师有五利,谓国之安危,在乎兵之强弱、将相之贤不肖,不在乎都之迁不迁。又条上两河利害。

上欲以其事付所,会所言黄潜善奸邪不可用 ,恐害新政。乃罢所御史,改兵部郎中。寻责所凤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

后李纲入相,欲荐所经略两河,以其尝言潜善故,难之。一日,与潜善从容言曰:“今河北未有人,独一张 所可用,又以狂言抵罪。不得已抆拭用之,使为招抚,冒死立功以赎过,不亦 善乎?”潜善许诺,乃借所直龙图阁,充河北招抚使。赐内府钱百万缗,给 空名告千余道;以京西卒三千 为卫,将佐官属,许自辟 置,一切以便宜从事所入见,条上利害。上赐 五品服遣行,命直秘 阁王圭为宣抚司参谋官佐之。

河北转运副使张益谦附黄潜善 意,奏所置司北京非是;且言自置招 抚,河北盗贼愈炽,不若罢之,专以其事付帅司。李纲言:“张所今留京师,招集将佐,尚未及行,益谦何以知其扰?朝廷以河北民 无所归,聚而为盗,故置司招抚,因其力而用之,岂由置司乃有盗贼乎?今京 东西群盗公行 攻掠郡县亦岂招抚司过耶 时方艰危朝廷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 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上乃命益谦分析,命下枢密院,汪伯彦犹用其奏诘责招抚司。李纲与伯彦争于上前,伯彦语塞。

所方招来豪杰,以王彦为都统 制,岳飞为准备将,而李纲已罢相。朝廷以王圭代之,所 落直龙图阁,岭南安 置。卒于贬所。子宗本,以岳飞奏补官。

(选自《宋史张所 传》)

1.下列对文中画 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京东西/群盗 公行攻掠郡县/亦岂招抚司过耶/时方艰/危朝廷/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
B.今京东西群盗公行/攻掠郡县/亦岂招抚司过耶/时方艰危/朝廷 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
C.今京东西/群盗公行攻掠/郡县 亦岂招抚司过耶/时方艰危/朝廷 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
D.今京东西群盗公行/ 攻掠 郡县/亦岂招抚司过耶/时方艰危/朝廷 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
2.下列对文中加 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指地方政府选拔后参加中央政府殿试的学子。
B.高宗是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为他们定的一种名号。
C.河东是古代的地理指称,因黄河有一段由北向南而过,该地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D.团练是中国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宋代置诸州团练使,张所以副职管理团练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所正直敢言,敢于言政议政。他巡视皇陵后,上疏直言指出朝廷以前误用奸臣,导致割去三镇和两河,造成民怨;他还反对迁都,说黄潜善是奸邪之辈。
B.张所在军事上有谋略和识人之明。他主张利用两河的民心,借以为守;指出国家的安全, 在于强大的军队、贤良的将相;发现和提拔了王彦岳飞等军事人才。
C.张所历经两朝,仕途坎坷。张所曾任监察御史、兵部郎中、团练副使、招抚使等职,高宗 本打算重用他,却因 黄潜善认为他可能危害新政而致使仕途不顺。
D.张所担任河北招抚使,经略河北。他上疏条陈利害,积极招揽豪杰;但张益谦、汪伯彦奏称张所在北京开府不对,又说因为设置招抚司,河北盗贼越来越多。
4.把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京西卒三千为卫,将佐官属,许自辟置,一切以便宜从事。
(2)上乃命益谦分析,命下枢密院,汪伯彦犹用其奏诘责招抚司。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薄,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话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珍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宋史·陆游传》节选)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B.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C.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D.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擅长诗文,才华出众。他12岁就能做诗写文章,参加锁厅试被推举为第一;后来也因文学才华得到大臣举荐,皇上赐予他进土出身。
B.陆游直言进谏,忠正耿介。他认为杨存中久掌禁军不合适,而龙大渊、曾觌弄权培植私党祸患无穷,并就此向皇上大胆进谏,触怒了皇上。
C.陆游知人善察,洞烛先机。他认为吴挺骄傲放纵难以驾驭,请求王炎派人替代他,但王炎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事后证明他的看法是对的。
D.陆游为人旷达,心系百姓。他与范成大不介意官阶尊卑,以文相交,不拘礼法;任江西常平提举时江西发生水患,他奏请开粮仓救济百姓。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2)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2021-02-08更新 | 1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希纯字子进,吕公著次子。登第,为太常博士。元祐祀明堂,将用皇祐故事,并飨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希纯言:“皇祐之礼,事不经见,嘉祐既已厘正。至元丰中,但以英宗配上帝,悉罢从祀群神,得严父之义,请循其式。”从之。历宗正、太常、秘书丞。哲宗议纳后,希纯请考三代昏礼,参祖宗之制,博访令族,参求德配。凡世俗所谓勘婚之书,浅陋不经,且一切屏绝,以防附会。迁著作郎,以父讳不拜。擢起居舍人,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崩,希纯虑奸人乘间进说摇主听,即上疏曰:“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臣以为先帝之功烈,万世莫掩。间有数事,为小人所误,势虽颇有损益,在于圣德,固无所亏。且英宗、神宗何尝不改真宗、仁宗之政,亦岂尽用太祖、太宗之法乎?小人既误先帝,复欲误陛下,不可不察。”未几,拜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内侍梁从政、刘惟简除内省押班,希纯以亲政之始,首录二人,无以示天下,持不行。由是阉寺侧目,或于庭中指示曰:“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章惇既相,出为宝文阁待制、知亳州。谏官张商英憾希纯,攻之力。又以外亲嫌,连徙睦州、归州。自京东而之浙西,自浙西而上三峡,名为易地实困之也。公著追贬,希纯亦以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居金州。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亟以边,遽趣遣之。俄改颍州,入崇宁党籍。卒,年六十。

(节选自《宋史· 吕希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B.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 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C.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D.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博士,议礼之官,掌议定五礼仪式,拟议谥号,撰定谥文,祭祀时监视仪物,掌赞导之事。
B.故事,古代有旧事、旧业、典故、先例等意思,其在文中意为“旧事”,即以往的事情。
C.昏礼,是成家之礼。昏与婚同,源于婚姻缔结仪式举行于黄昏之际,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
D.吕希纯因父亲吕公著的名字中有“著”字,因此不接受著作郎的官职,这在古代叫做“避家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希纯关心朝事,屡次提出自己的见解。宋哲宗娶皇后,他建议要参考祖宗的制度,广泛地察考有名望的家族,以求有道德足以为皇帝配偶的女子。
B.吕希纯对朝廷法度有理性的判断。他认为神宗的功绩,万世都无法掩盖,但形势变了,朝廷法度自然应有变化,并且以宋朝历代皇帝为例来证明其观点。
C.吕希纯能够坚持原则,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贸然任用私人。他坚决不同意皇帝刚开始亲政就将宦官梁从政、刘惟简任命为内省押班,因为无法宣示天下。
D.吕希纯命运多舛。他多次遭人忌恨,屡次被贬,而且贬谪地不断变换。谏官张商英恨吕希纯,很激烈地攻击他,后来曾布也暗中阻止他朝见徽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阉寺侧目,或于庭中指示曰:“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
(2)自京东而之浙西,自浙西而上三峡,名为易地,实困之也。
2019-11-16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雍熙三年,太宗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时李继迁久叛,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未即从沆言,灵州陷。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遂封岱、祠汾,靡有暇日。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太尉。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节选自《宋史·李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B.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C.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D.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岱,即封禅泰山。“岱”是中国泰山的别称,又称“岱宗”“岱岳”。
B.古代定谥号有法:肇敏行成曰真,贵贤亲亲曰仁。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谥号。
C.古代儒教将供祀祖先的地方称“庙”,官宦的和帝王的对应称家庙和太庙。
D.“赠”某官职:指朝廷授予已故官员或现职官员的已故直系亲属荣誉职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沆为人光明磊落,不弄虚作假,遮遮掩掩,即使自己因为焚烧了皇帝想册封刘氏为贵妃的手诏而犯了罪,也不愿意用秘密的方式上奏,坚持公事就公开说明。
B.李沆入职不久,即得到赏识提拔。他应宰相之召,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太宗十分满意;后来,他又被太宗提名,不仅加官晋爵.还获得了特别跃升。
C.李沆料事如神,经常有先见之明。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宋军在强敌面前难以坚守灵州,他也曾担忧真宗在太平年间会渐生奢侈之心,但参知政事王旦并不重视这些论断。
D.李沆备受重视,影响力持久不衰。宋仁宗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他对梅询的评价,多年后仍被皇帝看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
(2)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2020-12-21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