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70678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D.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戚继光,字元敬。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明年,倭大举犯福建。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继光乃议立车营。车一辆用四人推挽,战则结方阵,而马步军处其中。又制拒马器,体轻便利,遏寇骑冲突。寇至,火器先发,稍近则步军持拒马器排列而前,间以长枪、锒筅。寇奔,则骑军逐北。节制精明,器核犀利,蓟门军容遽为诸边冠。自嘉靖庚戌俺答犯京师,边防独重蓟。增兵益饷,骚动天下。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阵法 /增其旧(《岳阳楼记》)
C.赏罚 /愿陛下亲之而之(《出师表》)
D.名更大猷上 /不敢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操行不如,而果毅过
A.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彼竭我盈,故克
C.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鄙贱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B.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C.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D.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是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战国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御史是古代官名,自秦朝开始,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幼好读书,通晓大义。戚继光家境贫寒,然从小就立有大志,热爱读书,通晓经史大义,后来代理都指挥佥事,到山东防御倭寇。
B.戚继光抵御倭寇,战功卓著。嘉靖年间,倭寇进犯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军在浙江、福建连续九战九捷,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C.戚继光治军有方,边防安定。戚继光在蓟门练兵,设立车营,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蓟门边防大大得益于他的制度。
D.戚继光先荣后辱,晚景凄凉。戚继光曾经先后得到徐阶、高拱、张居正的信任倚重,煊赫一时,张居正去世后,他备受打击。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2)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
2022-03-18更新 | 9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抚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先后九战皆捷,俘戴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明年,倭大举犯福建。闵中连告急宗完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继光乃议立车营。车一辆用四人推挽,战则结方阵,而马步军处其中。又制拒马器,体轻便利,遏寇骑冲突。寇至,火器先发,稍近则步军持拒马器排列而前,间以长枪、锒筅。寇奔,则骑军逐北。节制精明,器核犀利,蓟门军容遽为诸边冠。自嘉靖庚戌俺答犯京师,边防独重蓟。增兵益饷,骚动天下。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伤,蓟门文然。继之者,置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居正及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遵改之广东。继光恺恺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勒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体。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B.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C.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D.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是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战国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御史是古代官名,自秦朝开始,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幼好读书,通晓大义。戚继光家境贫寒,然从小就立有大志,热爱读书,通晓经史大义,后来代理都指挥佥事,到山东防御倭寇。
B.戚继光抵御倭寇,战功卓著。嘉靖年间,倭寇进犯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军在浙江、福建连续九战九捷,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C.戚继光治军有方,边防安定。戚继光在蓟门练兵,设立车营,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蓟门边防得益于他的制度,数十年平安无事。
D.戚继光先荣后辱,晚景凄凉。戚继光曾经先后得到徐阶、高拱、张居正的信任倚重,煊赫一时,张居正去世后,他备受打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5.“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简要说明。
2023-07-06更新 | 1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伦,初职为湖广永定卫指挥使,累功至都指挥同知。成化初,从赵辅平大藤峡贼。进都指挥使,守备贵州清浪诸处,讨破茅坪、铜鼓叛苗。贼掠乾溪,伦讨之。贼还所掠,与盟而退。伦以贼入时,道邛水诸寨,不即邀遏,乃下令,贼入境能生致者予重赏,纵者置诸法。由是诸司各约所属,凡生苗[注]轶入,即擒之,送帐下者累累。伦大会所部目把,缚俘囚,置高竿,集健卒乱射杀之。群苗股栗不敢犯。明年,充右参将,仍镇清浪。益尽心边计,戎事毕举。妖贼石全州潜入绞洞,煽动古州苗,洪江、甘篆诸苗咸应之。伦遣兵截擒,并搜获其妻子。诸苗将攻镇远,伦大败之,斩首及堕崖死者无算。无何,邛水十四寨苗纠洪江生苗为逆。伦分五哨往,甫行,雨如注,伦曰:贼不虞我,急趋之,可得志也。竞进夹攻,絷其魁。贼尽平。靖州苗乱,湖广总兵官李震伦会讨。军至邛水江,诸熟苗惊,欲窜。伦与佥事李晃计曰苗窜必助贼,乃急抚定之。又缘道降天堂、小坪诸苗。既抵靖州,伦将右哨,出贼背布营。贼走据高山,伦军仰攻之,贼败走。遂渡江,捣其巢,大获。乘胜攻白崖塘崖高万仞下临深渊称绝险伦会左哨同进得径路夜登贼仓皇溃追斩二千余级,俘获如之,尽夷其寨。初,臻、剖、六洞苗侵熟苗田,不输赋,又不供驿马,有司莫敢问。伦遣人谕之,顿首请如制。录功,进都督佥事。久之,御史邓庠、员外郎费瑄勘事贵州,总兵官吴经等皆被劾,独荐伦智谋老成。用师,先计后战,故多功。以老致仕。卒,予恤如制。

(选自《明史·彭伦传》,有删改)


[注]生苗,明清时期对居住苗疆偏僻地区社会发展较后进的苗民的泛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乘胜攻白崖塘/崖高万仞/下临深渊/称绝险/伦会左哨/同进得径路/夜登/贼仓皇溃/
B.乘胜攻白崖塘/崖高万仞下临/深渊称绝险/伦会左哨/同进得径路/夜登/贼仓皇溃/
C.乘胜攻白崖塘/崖高万仞/下临深渊/称绝险/伦会左哨同进/得径路/夜登/贼仓皇溃/
D.乘胜攻白崖塘/崖高万仞下临/深渊称绝险/伦会左哨同进/得径路/夜登/贼仓皇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檄书。檄书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有时特指声讨敌人的文书。
B.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有司”可以用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C.顿首,叩头,头扣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后常作谦辞,用于书信等文体的首尾。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伦重拳击贼,取得成效。他讨伐贼寇,贼寇归还所掠夺的东西;他分析实情,采取措施,抓获很多贼寇;他严惩贼寇,震慑了敌人。
B.彭伦尽心平寇,稳定边防。他把心思放在边防上,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石全州煽动苗人叛乱,被他擒获;苗人进攻镇远,被他击溃。
C.彭伦奋力平叛,大获全胜。靖州苗人叛乱,他前去讨伐;敌人占据高山,他向上进攻;敌人败走,他渡江追击;经过艰苦奋战,取得大胜。
D.彭伦富有计谋,建立战功。彭伦用兵先谋划然后再行动,所以多有功绩;邓庠、费瑄、吴经等人都被弹劾,彭伦却因有智谋稳重成熟被推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充右参将,仍镇清浪。益尽心边计,戎事毕举。
(2)贼不虞我,急趋之,可得志也。
5.彭伦在贵州时,采取了什么措施擒获了很多生苗?请简要说明。
2021-02-04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