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22 题号:7091320
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A.“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意即风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却且吟且啸徐步向前。
B.“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蓑”意思即“一阵”,烟雨弥漫,冒着漫天风雨,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任其自然,乃是平生的惯常经历。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思即骤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前路山头,夕阳斜照,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了。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讲诗人沐浴着雨后的凉爽,回望刚刚过去的风雨萧瑟之处,则已是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2018高三上·浙江·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4]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

今年正月十四日,与子由别于陈州,五月,子由复至齐安,以诗迎之[1]

苏轼

惊尘急雪满貂裘,泪洒风别宛丘。

又向邯郸枕中见,却来云梦泽南州。

暌离动作三年计,牵挽当为十日留。

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2]

注:[1]元丰二年苏轼被贬黄州,十四日与苏辙相别陈州,先赴黄州。苏辙随后携苏轼家小至黄,再自赴筠州谪任。齐安:黄州古称。[2]苏轼自注:柳子厚《别刘梦得》诗云:“皇恩若许归田去,黄发相看万事休。”

【乙】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

苏辙

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

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

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1.请推断甲诗首联处应为(       
A.东B.南C.西D.北
2.下列对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巧妙运用地名,暗示人生的漂泊与离合。
B.苏轼诗颈联对仗工整,表达对兄弟重逢的期待。
C.苏辙诗颔联使用夸张的修辞,体现风浪的阻隔。
D.两首诗中的“万事”相互呼应,苏轼更显愤懑。
3.请对乙诗尾联合理想象,设计一段兄弟“风雨对床”时的对话。
苏轼惊问:子由,这大风大雨天,你怎么深夜独自过来了?
苏辙:______苏轼:_____
2022-12-14更新 | 2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3.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2021-09-04更新 | 563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赠王子直秀才

【宋】苏轼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注】①为鹤谋:被鹤谋取,意即因闲游而荒弃田园。王子直家住鹤田山,所以这样说。②蛙两部:用南朝孔稚圭的故事,他不乐世务,门庭草莱不剪,中有蛙鸣,他还高兴地说:“我以此当两部鼓吹(鼓吹,犹言乐队)。”③橘千头:用吴丹阳太守李衡的故事,李衡派人往武陵龙阳县种橘树千株,临死,对儿子说:“我有木奴(橘树)千头,不责汝食(不向你要吃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万里云山”从宏观着笔,“一破裘”从小处点染,两者既形成反差又相映成趣。
B.颔联中的“五车书”和“二顷田”相对应,“留儿读”与“为鹤谋”有异曲同工之妙。
C.作者善于用典故写今事,借孔稚圭和李衡的故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王秀才的称羡之意。
D.尾联写作者为友人担忧:友人虽头戴幅巾闲游天涯,但世上谁又能知道他的真性情呢?
2.诗歌在塑造隐士王子直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试简要分析。
2021-02-07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