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5 题号:7268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勅鸟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重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李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皇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旧五代史·唐书八、十》,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B.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C.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D.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坊,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俗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B.刺史,古代职官,初为监察官,后变成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相当于太守、知州等。
C.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农历每月初一,引申为“初生”“开头”等。
D.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B.李存勖勇武善战。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
C.李存勖寄信伶宦。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劝阻,最终他还是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
D.李存勖疏忌功臣。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疑忌,最终走投无路被逼造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
(2)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①《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②。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③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⑤,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剑南”称之。③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经心,随意。⑤更衣:如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
B.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
C.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
D.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麟德是唐高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对策是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就政事、经义等设问,有应试者对答。答策出色者,可以评为“第一”或“高第”。
C.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江南三大名楼分别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山西永济的鹳雀楼。
D.翼轸是二十八星宿中的翼宿和轸宿。文中是说洪州属于翼、轸二星所对着的地面的区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年幼时就表现出才华,后来在麟德初年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祥道就向朝廷上了表章陈赞他。
B.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后来他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是恃才不羁,众位客人都推脱不为滕王阁聚会写序言,他毫不推辞,他的才华初现便令已经起身去了厕所的都督闫公欣赏赞叹,也给宴会增加了又一乐事。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的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后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2021-10-19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注]①长长:迷茫不知所措。②子云:汉代扬雄,字子云。仲淹:隋末王通,字仲淹。杨雄著《太玄》,模仿《易》;著《法言》,模仿《论语》;王通著《元经》,模仿《春秋》。所以欧阳修说二人勉强地模仿言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辈学精A文雄B其施于C时D又非待E修F誉而为重G力H而后进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九拜礼之一,跪而头扣地,主要用于下对上及平辈之间的敬礼,旧时多用于书信。
B.“足下”多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语,与《鸿门宴》中“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的“足下”用法相同。
C.“见”是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不相同。
D.“胜”在本文中是指“突出、占优势”,与《鸿门宴》中“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的“胜”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在回信中称赞吴充的文章文辞丰厚,文意充沛雄健,势不可挡;文中也批评了吴充“急于谋道,不择其人”的做法。
B.欧阳修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阐述“文”与“道”的关系时,所强调的“道”是符合儒家经典的“道”。
C.欧阳修主张将写文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而“职于文而已”的做法,也反对“终日不出于轩序”的行为。
D.欧阳修当时虽身居高职,颇有名位,但他以书信形式对求问者循循善诱,热情鼓励,他的谦逊和诚恳难能可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
(2)“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5.第4段中,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023-09-16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释褐秘书省校书郎。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草。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令孤楚大相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令狐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綯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綯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士第,调弘农尉。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代简,谕使还官。王茂元爱其才,以子之。茂元李德裕,而党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之。茂元死,来游京师,久不调,更依桂管观察使郑亚府为判官。亚谪循州,商隐从之,凡三年乃归。

亚亦德裕所善,绹以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谢不通。绹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绹憾不置。久之,还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东州府罢,客荥阳。卒。

(节选自《新唐书·李商隐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所业文                    干:投献。
B.令狐楚大相               雠:同“仇”。
C.以子          妻:使……为妻
D.茂元李德裕                    善:与……交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楚其少俊,深礼之               ②王好战,请战喻
B.①遂以道授商隐                      ②)樊哙侧盾以撞
C.①久,还朝,复干绹               ②九国师,逡巡而不敢进
D.①补太学博士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体/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体尤/善为诔奠之辞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故称“弱”。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左迁”,降低官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登进士第。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因为党争陷入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与温庭筠,段成式等齐名,文思清丽,但比不上温庭筠。
C.李商隐知恩图报,没有去处时观察使郑亚收留了他,当郑亚被贬外放时,李商隐随同而去,多年才归。
D.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久置外官回朝之后,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明年,令孤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2020-04-17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