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崔颢(704-754)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72888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①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②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        
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D.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知识点】 崔颢(704-754)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潼关楼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①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本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2017-12-11更新 | 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晚入汴水

崔颢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注]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考取进士后被放官外地,长达20年做地方官的幕僚闲差和基层小吏,终不得志。汴水,指汴河。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行走路径。“昨晚”“今朝”看似随意的一笔,却写出诗人昼夜兼程的情形。
B.颔联写出了诗人距离魂牵梦绕的故乡已经很近,就要结束多年漂泊生涯时的心情。
C.尾联写诗人已挨过二十年仕途艰难的日子,坚信自己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
D本诗质朴无华、明白晓畅,一气呵成,写出了诗人久宦归乡时的那种复杂的情感。
(2)诗的颈联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9-03-05更新 | 24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部;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雁门胡人放鹰捕鸟、骑马射猎的图聚,表现边地少数民族日常习武备战、时刻警惕的生存状态,
C.颈联描绘“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画面,烟雾颇似烽烟,易使边地百姓联想到战争,行文上自然引 起下文。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 象之景
2.请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017-11-19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